唐鳳專欄:打造多元異質通訊韌性「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2022-10-05 05:50

? 人氣

數位部部長唐鳳說明,隨著科技進步、觀念改變,面對緊急情況的應變做法也不斷調整更新。例如20年前,非同步軌道衛星不會被列在通訊應變計畫內,50年前的主要軍事目標中,也沒有海纜。(資料照,柯承惠攝)

數位部部長唐鳳說明,隨著科技進步、觀念改變,面對緊急情況的應變做法也不斷調整更新。例如20年前,非同步軌道衛星不會被列在通訊應變計畫內,50年前的主要軍事目標中,也沒有海纜。(資料照,柯承惠攝)

前陣子臺灣遭遇大地震,讓各領域的防災準備再次受到矚目。數位發展部新提出的前瞻「應變或戰時應用新興科技強化通訊網路數位韌性計畫」,就是打造緊急狀況下通訊韌性的重要規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所謂的韌性(Resilience),是指當遇到天災、疫情等等不利情況時,不但要能撐得住,更要能從打擊中迅速恢復,並從中學習、強化自身體質。數位部就是要運用數位工具,例如「非同步軌道衛星」來達到「全民數位韌性」。

在過去的天災中,我們就曾經遇到類似的情境發生,例如當年的921地震,因為災區的通訊服務受到地震損毀,當時就有各種關於災區治安謠傳流竄,造成民眾不安。這讓我們從中學到教訓,如果沒有順暢的通訊,假訊息就容易流竄,民眾無法求證,就會造成社會混亂,更可能影響國家安全。

例如今年2月起的俄烏戰爭、或是8月初一度暴增的境外干擾,再次讓我們體認到,不論是遭到軍事侵略或遇到天災,任何緊急狀況中,維持高品質的即時通訊都至關重要。通訊系統必須具有韌性,才能在無論遭遇任何狀況時,仍然保持暢通,正確的應變訊息都能順利傳送給全民,也讓實際情況能即時傳遞給世界,爭取國際友人的協助。

要完善通訊韌性,首要的基礎建設,就是必須擁有「多元異質」的通訊系統,也就是有多種方式並存,確保即使因緊急狀況而造成行動網路、固網或海纜中斷,還是可以立即提供通訊服務。

透過應變計畫,數位部將對「非同步軌道衛星」進行概念驗證(PoC),換句話說,我們要在國內各縣市700多個點及3個國外站點,設置地面接收設備,確認「非同步軌道衛星」應用在視訊會議、網路電話、直播系統時,提供應變通訊服務的可行性。

SpaceX從甘迺迪太空中心39號發射台發射出獵鷹九號火箭,搭載約60顆衛星。(AP)
前陣子臺灣遭遇大地震,讓防災準備再次受到矚目。數位發展部新提出的前瞻「應變或戰時應用新興科技強化通訊網路數位韌性計畫」,就是打造緊急狀況下通訊韌性的重要規劃。(AP)

除了應用非同步軌道衛星,佈建「多元異質」的通訊技術,我們也要確保這項技術本身的安全與可用性,因為衛星也可能有資安風險。數位部產業署的「軍民通用資安技術研發補助計畫」其中一案,就是推動國內業者針對低軌衛星的通訊安全,進行元件、通訊、操控等技術研發與場域實測,不僅提升資安,也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拓展國際市場商機。

此外,前瞻計畫還會另行補助電信業者,強化偏鄉的行網、固網、海纜與微波網路,以及加速在通訊服務需求密集的地區,布建 5G 基地臺,像是大眾交通樞紐、機場、火車站、大型表演展場、球場等等。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也研議,在緊急狀況發生時,督導電信業者開放國內全面漫遊,不論你是用哪家電信業者的服務,只要收的到任何一個基地台的訊號,就可以上網打電話;業者目前則正在盤點基地台的重要性分級,與台電、經濟部等相關單位洽談重要基地台能夠維持不斷電。

除了上述的「多元異質」通訊服務,政府也非常重視醫院、電廠、政府機關等等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防護,依法擬定防護計畫,針對天災、人為恐攻及資安攻擊等議題,進行事前預防、事中偵測通報應變與事後復原等防護措施,並定期演練及改善。

隨著科技進步、觀念改變,面對緊急情況的應變做法也不斷調整更新。例如20年前,非同步軌道衛星不會被列在通訊應變計畫內,50年前的主要軍事目標中,也沒有海纜。數位部秉持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韌性思維,和相關單位攜手合作,不斷精進,朝向建構全民數位韌性的目標持續邁進。

*作者為數位發展部部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