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一顆好心,讓你的生命不一樣

2022-09-30 05:50

? 人氣

若合併胸悶、壓迫感和呼吸困難、冒汗,必須盡早就醫。黃瑞仁說,穩定型心絞痛因為有症狀,病友會去求醫,另有一群沒有症狀的病友,則必須靠定期檢查,及早發現治療,包括運動心電圖、心肌灌注掃描、電腦斷層掃描攝影,都是檢視冠狀動脈是否狹窄的工具,萬一發現狹窄也不必過於擔心,只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或降膽固醇藥物,避免心肌梗塞發生,即可永保心臟健康、快樂!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黃瑞仁接受趙心屏專訪 暢談如何擁有一顆「好心」。(作者提供)
黃瑞仁接受趙心屏專訪 暢談如何擁有一顆「好心」。(作者提供)

冠狀動脈硬化的七大高危險群

黃瑞仁指出,冠狀動脈硬化有七大高危險群:一是年齡,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或停經婦女;二是家族遺傳,如果長輩有心肌梗塞、曾置放過支架,或年輕時就有冠狀動脈疾病等。三是高血壓,四為高血糖,五為膽固醇過高,六為吸菸者,七是肥胖和少運動者,這七大危險因子,只要超過三個,即為冠狀動脈硬化高危險群。

有同時罹患糖尿病和高血壓、高膽固醇的病患問道,已經長期服藥控制,這樣還存在此危險因子嗎?黃瑞仁說,這樣算0.5個危險因子,民眾可以算一算,如果自己身上有大於或等於三項以上的危險因子,就必須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冠狀動脈硬化或冠狀動脈狹窄的可能。

急性心肌梗塞 可以預防嗎?

一直以來,總不時傳出有人因為心肌梗塞而驟逝的消息,到底有沒有辦法可以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呢?黃瑞仁說,急性心肌梗塞的成因是動脈硬化造成的斑塊,造成管徑狹窄,當斑塊突然破裂時,引起血小板凝集,血流變慢、紅血球堆積,造成管徑不通、血流中斷,心臟一下子受不了就發生心臟肌肉壞死,甚至併發致命性的心律不整,發生最令人害怕的急性心肌梗塞導致的「心因性猝死」。

一般而言,早期沒有積極方法治療時,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平均為10%-15%,也就是6或10個病人中會有一人死亡,而現在全台的心導管室普及設置,如有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做緊急心導管治療,把血管打通,避免心臟肌肉壞死和心律不整,死亡率可降低至6%左右。黃瑞仁表示,近幾年台灣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因為醫界和119、消防單位的合作之下,幾乎可以說大大降低了一半。

有關預防之道,如果民眾已知自己有冠狀動脈硬化或狹窄的情況,但心絞痛症狀卻不明顯的話,可服用兩種藥物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的機率:一是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黃瑞仁指出,阿斯匹靈並非抗凝血劑,而是抗血小板藥物,其目的是萬一冠狀動脈斑塊破裂時,讓血小板的凝集速度稍慢一些,讓民眾有送到急診室急救的時間,但如果服用阿斯匹靈會產生胃不舒服或腸胃道出血副作用的話,可以選擇其他抗血小板藥物。第二是降膽固醇藥物,黃瑞仁說,全世界理論認為,動脈硬化斑塊中的膽固醇含量若降低的話,斑塊則相對穩定,「火山比較不容易爆發,成為休火山而不是活火山」。他強調,降膽固醇藥物是避免急性心肌梗塞臨床上使用非常重要的藥物,利用阿斯匹靈和降膽固醇藥物,可以降低有動脈硬化的病友併發急性心肌梗塞的機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