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心房顫動中風與猝死,謹記『543』口號防護最全面!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盛行率約為百分之2至4,推估全台應有30-40萬人罹病,然而因為心房顫動約有高達3分之1的患者為無症狀,加上多數有症狀病患為陣發性發作,心電圖並未檢查出心房顫動的發作,故醫師推估確診人數實際上被嚴重低估。且若心房顫動未確診,而無接受任何治療,患者恐背負中風與猝死的高風險。此外,心房顫動年齡越高盛行率越高,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在老年人口比例逐漸提高的同時,心房顫動的比例也逐步升高,形成中風與猝死的健康未爆彈。
由於仍有許多民眾不理解心房顫動的病因、疾病的症狀及危險性,今年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仍依慣例舉辦「心動列車」講座,致力喚起民眾對心房顫動等心律不整疾病的重視。今年以「搭上心動列車543 遠離猝死好心安」為口號,呼籲5大危險族群、注意4大異常徵兆,謹記3招預防猝死!
發生猝死3大原因都與心血管有關 心房顫動容易在心臟中形成血栓流入大腦引發中風!
在沒有外力傷害下,當人突然倒地並於24小時內死亡,就符合猝死定義,而心因性猝死更是猝死原因的大宗,分別是冠狀動脈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遺傳性心律不整。溫明賢理事長指出心跳太慢或太快都屬於心律不整範疇,其中心室顫動、心室頻脈雖猝死率較高,但發生率不如心房顫動高。台灣已成為高齡社會,要特別注意年齡越高盛行率越高的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發生時心臟就像發抖一般,無法正常規則跳動送出血液,當血液滯留在心房內,血栓出現的風險就會增加;當心跳恢復正常時,血栓很容易隨著血流到達腦部,導致嚴重腦中風或是增加猝死風險。
台灣心因性猝死約2成與心律不整有關 五大醫學中心揭露猝死四大危險因子「SACAF」
7成的猝死是心血管問題導致,但很多民眾身在風險中卻不自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系副院長張坤正醫師表示,2016年《Mayo Clinic Proceedings》醫學期刊中,一篇研究分析當時台中市270萬人,針對心因性猝死數據發現,約19%與心律不整有關,在日本、韓國也有類似數字,都接近在20%左右;張坤正醫師說明,部分心律不整病患沒有明顯症狀,很容易忽視自己有猝死風險,因此瞭解危險因子,自行初步評估,當自己符合高危險族群範疇時,建議馬上就醫檢查。
張坤正醫師指出,台大醫院、林口長庚、台中榮總、中國附醫、高雄長庚,五間醫學中心在2021年發表研究,發現猝死4大風險因子「SACAF」,S代表sex(性別),特別指男性;A代表age,年齡小於65歲;C代表cardiovascular diseases(心血管疾病),曾有心血管病史;AF代表atrial fibrillation(心房顫動),滿足上述4項危險因子,發生嚴重VT/VF(心室頻脈與心室顫動)導致猝死的機率特別高,尤其若患有心房顫動,相較一般人而言更有高達2.6倍的猝死機率,建議及早就醫檢查,加強控制病情,以免憾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