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開打至今已超過半年,烏軍嚴守國家領土,令俄軍無法全然攻下烏東地區,許多國家對烏克蘭的軍事防衛表示肯定。然而,台海局勢也成為世界關注的衝突危機,尤其中國對台的軍事威嚇日益嚴重,台灣是否有足夠的軍力抵抗中國的入侵?台灣的國防制度是否需要進行改革?
兵役制度的年限延伸
根據憲法規定,人民有依法律服兵役之義務,而目前台灣的兵役採取「募徵併行」的制度,凡83年次以後出生役男仍依法服4個月常備兵役軍事訓練,並且自民國111年起執行14天新制教育召集。
由於政府希望能走向以募兵為主的兵役制度,因此徵兵制的軍事訓練從原本的1年改為4個月,一方面志願役的意志和能力更能符合國家軍隊的需求,一方面義務役的訓練能夠提供後備軍力所需的支援和補給,然而全面募兵制仍未真正實施,也未有足以全面實施的充分條件。
根據國防部的資料,台灣國防編制的總員額為21萬5千員,常備部隊正式軍職編制員額為18萬8千員,而志願役現役人數的計畫目標約為16萬9千人,截至110年8月底,台灣志願役現役人數有16萬2千多人,至少需服4年役期。
相較於新加坡(2年)、芬蘭(155至345天)和南韓(18至35個月)的義務役年限,台灣的4個月幾本上就是小菜一碟,不僅訓練程度不夠嚴謹札實,對於戰鬥防衛的適應力和反應程度也略顯不足,也許會有延長年限之必要。
然而,4個月軍事訓練可以有基礎延伸,其中國防學者也認為,包括進入部隊實習,或是實際在部隊中服役,增加實戰經驗和軍事應用能力,甚至定期回部隊接受階段式訓練,都有助於提升台灣國防的軍事實力。
服兵役是否應不分男女
課堂上曾經和老師爭論這個議題,由於老師是一位女性主義者,堅稱「女性當兵」是個假議題,女性沒有理由要去當兵,也不應去當兵。老師主要的論點是說,戰爭是父權結構下的產物,女性沒有必要配合父權主義的制度,不是因為生理差異或是刻板印象,而是本質上的劃清界線。
若是以戰爭的成因來看,多數戰爭確實是由男性領導人所發動,因此會有人聲稱,女性領導人傾向以和平方式避免衝突的爆發,世界上的戰爭將不容易發生。然而,服兵役這件事解決的不是戰爭的成因,而是衝突的結果,也就是需要堅韌的軍隊保家衛國,而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戰爭的威脅與傷害。如此一來,每個人接受軍事訓練是必須的,這不是公平的問題,而是生命的問題。
因此,人人不僅要有戰爭爆發的危機意識,也要有面對戰爭的防衛能力。也許女性不必隨同男性前往第一線與敵軍戰鬥,但這不代表女性可以放棄軍事上的訓練,畢竟敵軍不見得會手下留情,而男性的戰鬥力也是有限的。女性不一定要上戰場,但在戰爭之際,要有自我保衛的決心和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