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女子整體棋力的提升,不只是歷史演進的必然,更需多方的支持與培養,持續而穩定的支援才能積沙成塔。把焦點移回台灣,熱愛圍棋的矽品精密工業公司董事長林文伯,與國手林海峰於1998年成立「海峰文教基金會」。
在男子圍棋大幅超前的過去,他們絲毫沒有看輕女孩子,反倒預見了未來,把女子圍棋放到了心上,開辦專屬女子段位以上的「全國女子圍棋公開賽」,自始成為台灣女子棋士的搖籃。
台灣第一代女棋王張凱馨回憶道,「小時候父親便開車載著我南征北討,哪裡有比賽就往哪裡去」。然而,台灣雖然有大大小小的比賽,卻一直欠缺一個專屬於女性的舞台。張凱馨說,直到全國女子圍棋公開賽的出現,才有一個女生可以不必一邊下棋,一邊對抗傳統性別觀念的戰場,成為她與許多女孩年年都期待的一場圍棋盛事。
職業棋士黨希昀說,第一屆全國女子圍棋公開賽開辦時,她僅10歲,沒想到就獲得全國第6名的成績,更記得因此受邀參加全國女子圍棋邀請賽,得穿旗袍下棋比賽,是一次難忘的體驗。她還記得,當時謝依旻也是參賽選手之一,黨媽媽特別問她要不要喝舒跑,謝直說不要,因為「舒跑是輸了就跑」,至今她都忘不了。
不過也別把比賽想得輕鬆,對於這些小女孩而言,比賽是小朋友的聚會,當然也是磨棋的試煉場。參加過多屆比賽的林曉彤說,與女棋手同台競技,公開賽一直是衡量棋力的標竿。她說,自己小時候常望著前輩們遙不可及的身影,因為內心想贏,將她們訂為追尋的目標,努力朝她們方向前進。後來隨著棋力漸增,縮短了差距,似乎也離職業棋士的夢想更進一步。
謝依旻則說,女子公開賽是唯一決定台灣女子第一的比賽,所以在公開賽中拿冠軍,一直是她當時的目標。轉瞬之間,20年過去,全國女子圍棋公開賽邁入第20屆。不少曾經參賽的選手,包括張凱馨、黨希昀、謝依旻、蕭愛霖、黑嘉嘉、蘇聖芳等後來都成為職業棋士,比賽曾是他們邁向職業的助力,現在想起來更是她們的集體回憶。
職業棋士蘇聖芳笑說,當時年紀小,只記得當時比賽環境非常好,感覺在那裡下棋非常幸福。她說,初次參賽,她只有業餘初段,下完棋後便信步走到高段組觀戰,看姊姊們廝殺,獨想著她們好厲害,又好有氣質,希望有朝一日也想坐到高段組,沒想到後來真的做到了!爾後,蘇聖芳連霸3屆六段組冠軍,直到因為晉升職業棋士而無法參賽。她說,當時還覺得惋惜,不能繼續連霸。
職業棋士蕭愛霖則說,她在晉升職業以前,每年都參加公開賽,更記得那是她與爸爸的單獨約會。來自高雄的蕭愛霖當年為參加比賽,每次都是由爸爸牽著女兒的手搭飛機或客運北上,比完賽就是她與爸爸的兩人世界,他們會買兩球很貴的冰淇淋,登上新光大樓看夜景。
從24名選手到去年有近400名女棋手共襄盛舉,女子圍棋公開賽在台灣跌跌撞撞走了20年,但反觀女子圍棋千年以來從無到有,台灣女子圍棋還在開始、還在學步,還有許多個20年要學習挑戰。
在這個不是起點,更不是終點的20年,連霸多屆的林虹冰說得好:每一年參賽都是來看老友,女子賽儼然是從小學棋女孩的專屬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