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加入亞投行 機會、代價全解析

2015-04-04 14:34

? 人氣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創始國申請期限為3月底,總統馬英九在截止日前,決定提出申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決定加入亞投行,馬政府卻沒有官員告訴民眾,台灣參加的機會與成本是什麼?

亞投行是中國在2013年10月主導成立,目的在投資「一帶一路」(編按:涵蓋44億人口、66國、21兆美元投資機會的地區)的基礎建設;在中國宣布今年3月底前提出申請,才能成為創始會員國的時間表下,連日來,英、德、法等歐洲強國,俄羅斯、巴西等金磚四國,就連遠在北歐的丹麥,都申請加入會員,累計至3月30日,已有47國申請。

潛在商機大,涵蓋66國基礎建設大餅

台灣加入亞投行的機會是什麼?「在商言商,不加入就沒門票。」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認為,這張門票,是指亞投行未來將主導以「一帶一路」為主的亞洲基礎建設計畫。

以亞銀的運作模式為例,亞銀對會員國提供資金貸款及技術援助,會員國的橋樑、港口、鐵路等公共工程的投標、設計、執行,必須會員國才能參與;台灣是亞銀創始國,早年南北高速公路、石化工業的建設資金,都來自亞銀,台灣經濟起飛後,由借款國變為捐款國。

英、德、法等歐洲國家相繼表態加入亞投行,打的正是亞洲基礎建設大餅的算盤。

中研院院士胡勝正認為,台灣外匯存底高達4,000多億美元,超額儲蓄有新台幣1兆8,000億元,國際資產也有新台幣1兆4,300億元,參與亞投行,進而取得參與中亞經濟建設的機會,就是一個資金的去處。

亞投行商機大,但台灣能拿到多少利益?成本又是什麼?

李淳認為,台灣公共工程的國際化程度有限,在這塊亞洲建設大餅下,台灣如果只當個「低調的出資者」,就不要奢望有什麼國際經濟的機會。

入會代價高,光名稱問題就將吵不停

加入亞投行,一定要面對「名稱問題」。

台灣過去加入國際組織的名稱,有三種模式:一是APEC模式「Chinese Taipei」,是國家名稱;二是WTO模式「台澎金馬」,是經濟體模式;三是亞銀模式「Taipei, China」,這名稱是香港回歸中國後,亞銀以逗號中間無空格的方式,來突顯台灣跟香港的不同,香港是Hong Kong, China。亞銀模式,台灣抗議迄今,成為每回官員出席亞銀年會的主要戲碼。

台灣想加入亞投行等國際組織,我們的戰略是什麼?

官員立場變,欠缺加入國際組織戰略

據了解,早在去年亞銀、APEC年會上,亞投行就是熱門話題,中國在會場上積極鼓勵各國參與,但台灣反應冷淡,認為這是中美爭奪世界主導權,台灣是「局外人」的財經官員大有人在。

台經院顧問黃崇哲說,考慮是否參加亞投行,應就參與目的、資源、對象詳細思考,包括國內已經日益衰退的公共建設營造業發展,及對兩岸發展有何影響,都要用更高的視野,擬訂戰略。

胡勝正認為只要參加國際組織,就會有國際經濟的「能見度」。他說,不參加國際事務,台灣能力會更弱,多邊談判,台灣需要更多經驗,亞投行是中國主導的第一個多邊組織,未來還有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台灣都要面對,累積更多國際談判的能力。

【 更多報導 】

太晚看到這篇了!「到男友家吃飯該洗碗嗎?」一個醫生娘傳授人生智慧

歐美大學宿舍讓你變「人才」,臺灣的大學宿舍只能教你「吃苦耐勞」

為什麼收到的英文是Roger that?一次學會!10個有「人名」的英文俚語

台灣代工教育血證:從小在英國念書,他回台第一次考英文卻只有49分

在喪禮會場,為什麼小男孩寧可被罵,也要抬腳踢去世的爺爺?

※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