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載,六月份時政大進行校長遴選,三名候選人必須在治校理念公聽會上回應師生提問來爭取認同。而中興大學調漲學費則成功地通過教育部的審核,勝出點在於和學生的溝通。但另一方面關於私校的新聞則是,面臨停辦紛爭的亞太技術學院師生表示,學校連續祭出離退方案聯署書,要求教職員同意,並說若不同意,教職員連資遣費都拿不到。學生方面則苦苦於爭取原校畢業。
對比之下,一樣屬於高教,公私立院校的情況卻天差地別。根結在哪裡?如何解決?筆者從另一位私校老師給我的電郵中找到了答案,他回覆:「在私校『商業化』、『家天下』的環境裡,加入工會又如何?徒然再增自己不快樂的因素罷了…。」換句話說,要解決私校教職員生面臨的困境,不只在於強化工會力量,更重要的是,必須要讓私立大學「公共性」層面被確立,減少商業化和家族介入辦學,其執行暨行政推動,筆者以為,責任在教育部。
以筆者之觀察,欲健全高教體質,減少私校的各種紛爭,提昇私立大學的學術自由和校園民主是當務之急,有幾個或許可行的方案如下:
1. 私立大學校長遴選比照公立大學模式:筆者認為,私立大學具「公共性」,並不取決於有沒有受到教育部的補助,即便私人興學,私校和媒體一樣,須負起社會責任。但如今私校的校長為何在辦學過程中,或停辦學校時,咨意操作行政程序,不顧及教職員生?這一方面得歸咎於教育部或法令細則上對公、私立大學採取了大不相同的作法,另一方面則是私校校長自認其權力,不來自於師生,不必爭取師生認同所致。再加上商業化因素,私校把苛刻教職員生當作「降低成本」的經營策略,就會造成目前的紛亂狀況。
2. 校務會議民主化和健全化,納入私校評鑑指標:目前眾多私校的校務會議只具形式,其代表多具行政職,學生、職員代表竟然是由校長勾選,甚至投票不採取匿名,使老師迫於生計在會議中不敢公然舉手反對。再加上即便「直播」只要手機即可完成,校務會議卻不將開會過程、內容對校內公開。以上種種,都使得私校在激烈競爭和退場浪潮下,學術自由和校園民主進入了「黑暗時代」。但這些情況,只要教育部能將私校校務會議的健全化納入校務評鑑和補助款的指標,就可以有翻轉改善之契機。
3. 將私校教師的專業滿意度納入私校校務評鑑指標:私立大專院校教師如果必須迫於生計而失去文人的言責和風骨。長期被「噤聲」的文人,如何還能再有推動變革的理想和動力呢?筆者建議,在私校校務評鑑中,加入「教師職業滿意度」、「對校務滿意度」,並且用匿名調查的方式進行,只要偏離全國平均分數太多的私校,就減少其校務經費的補助,即可改善學校把教職員生當做對立面。相反地,校方因為必須去爭取認同,才會自發地自行調整。
*作者為私立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