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聲專文:從暗夜走出來的路

2015-04-07 05:20

? 人氣

夏目漱石比志賀大了十六歲,《白樺》創刊這一年,他在報紙上連載小說《門》。同年,比志賀小三歲的谷崎潤一郎以《刺青》出道。發表在《白樺》創刊號上的短篇小說《到網走》是一篇不像小說的小說,展露了志賀文學的特色:不加修飾與誇張,照實寫自己所見、所聞、所觸、所感。一九一二年在當時的權威刊物《中央公論》上發表《大津順吉》,第一次拿到稿費。這個中篇小說寫的是他在內村鑑三門下學習基督教,經歷人生最大的哲學體驗。志賀並沒有成為基督徒,大概首先就受不了「不姦淫」的戒律。一九一七年的《和解》,寫他與父親從不和到和解,但作為傑作,文章中沒有故事,只有語言,一種天然去雕飾、連老嫗都能解的語言。《在城崎》寫他被電車撞傷,一個人去城崎溫泉療養,看見各種死亡,感慨系之矣,自省撿了一條命。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些作品與其叫小說,不如稱之為文章。志賀曾經自道:「若論我,小說與隨筆的境界甚為曖昧」。這種「曖昧」是志賀文學的最大特色,也正是日本文學的傳統。評論家加藤周一曾指出,志賀的文章好,一看好像誰都能寫,其實寫不來。志賀直哉並不具備谷崎潤一郎那樣的大結構能力,也不似芥川龍之介博洽多聞,活了八十八歲,作品不算多,其長處在於文體,簡潔而精準,也以此彌補了故事性的不足。志賀筆下使用的語彙相當少,也不用生僻的意思。他的文章自有一種沒有技巧的技巧。芥川龍之介輕蔑自然主義作家寫不來文章,敬佩志賀是自己文學創作上的理想,甚至連他震撼文壇的一死,也是對《暗夜行路》作者的全面屈服。倘若從什麼樣的文章更適合於小說來看,芥川比志賀略遜一籌。

芥川龍之介與谷崎潤一郎論爭,以志賀直哉的《篝火》為例,主張小說沒有情節也無妨。芥川自殺後,谷崎潤一郎寫《文章讀本》,例舉志賀直哉的《在城崎》,寫道:「故芥川龍之介把這篇《在城崎》列為志賀最好的作品之一,能說這樣的文章不是實用的嗎?這裡描寫了來溫泉療養的人從住處二樓看見蜂的死骸的心情和死骸的樣子,那就用簡單的語言活靈活現地表現。用這樣簡單的語言鮮明描繪事物的本事在實用的文章裡也同樣是重要的。作者並不用難懂的詞語或措辭,都是跟普通我們記日記或者寫信時一樣的詞句,一樣的說法,卻描繪入微。」

(志賀直哉書寫城崎散記,最喜愛的三木屋溫泉旅宿。)

志賀被認為是文章寫得最好的,有個叫直井潔的作家甚至把《暗夜行路》整本給背下來。志賀直哉確立了近代語文的基本模式,被譽為「小說之神」,他一個人幾乎就代表了近代文學。可能因為他手裡握有台糖的股票,箱根的土地,以創作為本位而無憂,無須靠字數賺錢,改稿就用力做減法,字數越改越少。志賀的文章向來是語文教育的範本,但近年逐漸從教科書上減少,文學終究奈何不了時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