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後人力2000多人,每年案子卻不足」
對此陳良基解釋,博士後研究計畫人數今年還是維持2215名,從整個數目來看並沒有問題。他解釋,政府計畫支持的博士後人力,因為有2000多人,但每年案子僅有1萬多件,實在是不足,看能不能想辦法去槓桿資源,但科技部還是會努力維持人力。
陳良基並說明,科技部研究學者計畫支援的人數約75位,這方面科技部也是努力維持,但人數每年都會有增減,像前年度就有100多位學者來申請,每年人數不太一樣,科技部會依申請量做調整,而這名額跟科技講座是綁在一起的,一年約是1到4位。他並澄清,科技講座其實還有留著,並沒有廢除,但因為整個經費並沒有那麼高,也是希望盡量槓桿比較大的經費。
對於博士生人數減少的問題,陳良基也表示,以往給博士生的津貼都很低,研究津貼大概1萬2000塊,實在很難留住學生;目前也在跟教育部談能不能給經費,並希望槓桿業界的錢進來,試試看能不能讓研究生在參與計畫時,月薪能達到5萬塊。
陳良基對此再度強調,整體來說科技部預算就是這樣,已經有一半以上教授的研究案無法得到補助,希望能設計一些方式槓桿業界經費進來,像他去爭取前瞻經費時,其中有個國際產學聯盟計畫,對此他也跟政院報告,看能否用該計畫5到6億的經費,每年從業界槓桿40億進來。
最重要的是人才!院士籲政府應考慮「科技移民」
院士牟中原則表示,今天都在談經費,但最重要的是人才,現在去大學、去台積電等企業看,大家都找不到人,人才是最重要的問題。他並向吳政忠呼籲,政府應該考慮科技移民,讓台灣能享有人口紅利。
吳政忠回應,這個建議很好,國外有在推新經濟移民,而事實上過去1年也有跟教育部、科技部來思考,人才從大學到研究所畢業後的生涯規劃,如中研院博士訓練後要去哪邊?此外台灣少子化嚴重,過去移民比較多是中低階層,而像國外目前在弄的也是中間階層,這些問題可以思考。
陳良基則說,現在有《新經濟移民法》準備要送進立法院,這就是針對中階人才;而對高階人才的科技移民,他則說明,自己以前在教育部就訂過,希望外籍生人數可以每年增加20%,這方面是有穩定增加的,且歐美人數分別都在5000、6000以上,還是很有吸引力的。而像外籍生畢業後能不能在台灣工作,現在法規也有鬆綁,已有超過2000人在台找工作。他也再度強調,現在在努力找財源,看能不能讓博士班學生薪資高一點,從1萬拉高到5、6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