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屆傳藝金曲獎於今(4)日公布入圍名單。然而在頒獎典禮即將盛大登場的同時,傳藝金曲獎也面臨報名件數下滑的問題,如第25、26屆總報名件數皆在2000件以上,但第27屆起則暴跌到僅有858件,對此傳藝中心主任吳榮順指出,這些年網路發達以後,出版媒介已經多樣化,現在可能不出CD,是透過Youtube或其他媒材,報名件數下滑是正常現象,對此他也認為,未來要去思考所謂「出版」的定義是什麼、是否一定要實體CD出版,他並認為未來可能會走向這樣的形式。
「開枝散葉」計畫 延續歌仔戲、京劇、豫劇
第29屆傳藝金曲獎今公布入圍名單,文化部主秘陳濟民出席記者會時表示,為推展傳統藝術傳承,文化部也從今年開始,連續4年列藝術經費給傳藝中心舉辦重要傳藝、工藝保存者接班人計畫,以及傳統藝術開枝散葉計畫,希望為傳統藝術開創「文化就業」的新契機。
吳榮順表示,開枝散葉計畫已經在今年1月1日啟動,希望不管歌仔戲、北管戲、南管系、布袋戲、京劇、豫劇等存在台灣的傳統藝術都能延續,現在傳統戲曲要恢復過去的榮景很困難,所以要特別的計畫來推續。
吳榮順進一步說明,開枝散葉計畫包括5個項目:首先是新製作,鼓勵每個團每年都要有新製作;再來是看家戲,希望每個團把過去的戲再來搬演,也不一定是這個團的劇,可能是某個藝人、藝師把過去有的戲帶到這個團來;第三是戲曲夢工場,提供平台讓年輕人、劇團的二軍能用比較小的製作,把傳統戲劇元素結合現代劇場的新形式來表現;接著是「承功」的新秀舞台,讓年輕一輩演出老師傅教給他們的傳統技藝;最後是民間劇場,吳表示,戲曲本來就是活在民間,希望能走出劇場,回到廟埕等場域進行巡演。
吳榮順也解釋,這個計畫並非是補助,補助只是有一餐沒一餐,開枝散葉是針對團的延續下去扶植,每個團可以看適合5種項目中的哪一項來個別提出申請。
「人間國寶」每年教3到6個「接班人」
而對接班人計劃,吳榮順說明,主要是針對被指定為文資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也就是所謂「人間國寶」,他們每年都會教出3到6個學生,讓這些學生在4年畢業、考核後,可以進到宜蘭傳藝中心,每天都能進行演出,是「以演代訓」的方式,提供場地跟機會,讓他們可以延續傳統藝術。
除了傳承技藝外,傳藝金曲獎面對的另一個挑戰,則是專輯出版形式的轉變,衝擊了報名件數。根據傳藝中心提供的25~29屆報名數據,可見前2屆中,總報名件數皆超過2000件,然而自第3年起便暴跌至858件,而其中落差最大者,即是最佳創作獎項目,第25、26屆報名件數分別為1551及1420件,然而到第27屆時,則僅有281件。
對此現象,吳榮順指出,以前早在新聞局的時後就是鼓勵有聲出版,一定要有CD或DVD等實體出版,但這些年來網路發達以後,出版媒介已經多樣化,現在可能不出CD,是透過Youtube或其他媒材,傳統媒材已經遭到縮減,願意投資、出版的人也越來越少,「看現在還有幾家唱片公司就知道,(報名件數)往下是正常的現象」,他相信不只傳統藝術,流行音樂也會碰到這樣的問題。
實體CD沒落 思考「出版」定義
對此吳榮順認為,未來要去思考所謂「出版」的定義是什麼?他也曾提過,是不是不一定要實體的CD出版?假設一個演出有做紀錄、有影片,可不可以用這個來當作出版?若這樣數量就可以拉起來,這是未來要去思考的。
吳榮順也說明,這樣第一個就是要解決公信力的問題,像若一個演出只要有記錄聲音就可以參加,但像現在獎項有最佳專輯獎,專輯不只聲音,還包括內頁設計等項目,這些變革都會衝擊到原來的出版形式,但他認為,如果是為了鼓勵創作,未來就會走向這樣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