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大局。例如,能把一次性塑料水瓶的環保聲明當真嗎?」
另一個方法是將公司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例如,時裝品牌可能會推廣用「可持續」面料製成的服裝,即使他們的其他服裝系列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戴維斯說,缺乏透明度是一個重要指標, 說明一家公司沒有積極應對給環境帶來的影響。
「如果你很難找到一個產品、品牌或服務的環保信息,就把它當作一個警示信號吧。」
「那些有所隱瞞的公司,或者沒有好故事可講的公司,往往會讓消費者更難核實它們的環保資質,」她說。
科技的一點幫助
科技在推動獲取更多信息的過程中發揮了作用。智能手機用戶可以依靠「品牌透明度」應用程序來查看一家公司在從動物福利到工作倫理等一系列問題上的承諾。
「應用程序讓人們更容易獲得有關消費可持續性的信息,這對試圖漂綠的企業來說是個壞消息,」拉施說。
「社會期望提高了,企業不能只是做出我們無法衡量的大承諾。」
他還說,這種意識的提高也將各國政府放在聚光燈下。
「我理解通貝里的意思。她指的是政府如何做出不一定會落實的承諾。」
「漂綠基本上是指你說話不算數,這不僅僅發生在商界,」拉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