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2日發射25枚飛彈、百發砲彈,甚至創下韓戰後「飛彈首次飛越南北分界線,落入南韓側海域」的紀錄,並且引發鬱陵島空襲警報大作。3日北韓一早又從從平壤市順安地區發射1枚洲際彈道飛彈、2枚短程彈道飛彈,日本政府也以J-ALERT警報呼籲宮城縣、山形縣、新潟縣民緊急避難。幸好最後飛彈全數落入海中,並未造成傷亡。
北韓2日的25枚飛彈試射分成四個時間段進行,包括(1)上午6時51分許對西部海域發射4枚短程彈道飛彈,(2)8時51分許對東部海域發射3枚短程彈道飛彈(其中1枚越過分隔南北的「北方限界線」,在南韓側落海並且觸發慶尚北道鬱陵郡的空襲警報),(3)9時12分許對東部與西部海域發射多款10餘枚飛彈與百發火砲,(4)下午4時30分至5時10分再次向東部與西部海域發射多種款式的6枚飛彈。
北韓的大動作挑釁引發南韓政府強力反擊,南韓總統尹錫悅除了緊急召開國家安全會議,更下令南韓空軍出動戰機對北韓側海域發射3枚飛彈作為反制。不料時隔一天,北韓3日上午7點40分左右又對日本海先後發射3枚飛彈,尤其其中一枚被發現有兩次級間分離的現象,韓方推測可能是洲際彈道飛彈的一級火箭和二級火箭先後成功分離。根據韓軍聯合參謀本部公佈的情資,該枚飛彈飛行760公里,射高達到1920公里、速度達15馬赫。
不過韓方也發現,該枚飛彈在助推火箭兩次分離後疑似推力不足,彈頭未能達到預定速度,最高速度低於北韓10月4日發射的改良型「火星-12」中長程彈道飛彈,當時該飛彈飛行4500公里,最高速度為17馬赫。韓聯社稱,洲際彈道飛彈通常可達20馬赫左右,因此彈頭提前墜落,並未完成設計射程。韓軍研判,該枚飛彈是洲際彈道飛彈「火星-17」。但這次失敗的發射仍成功實現級間分離,取得一定的技術進展。日本政府3日則透過人造衛星緊急發布J-ALERT警報,呼籲宮城縣、山形縣、新潟縣民留在建築物內或者前往地下室避難。
什麼是J-Alert?
J-Alert又稱全國瞬時警報系統(Jアラート),是日本政府基於人造衛星通訊技術所打造的全國性警報系統,希望在國家遭受自然災害或武力攻擊時,儘速透過全國範圍的電視、廣播、電子郵件和細胞廣播等途徑,通報一般民眾、學校、醫院、媒體與地方政府避難訊息。上一次日本政府發出J-Alert是今年10月4日,當時也是因為北韓發射彈道飛彈,當時該枚飛彈飛越日本青森縣上空,日本政府以J-Alert示警北部和東北部居民尋找掩護。從2007年啟用至今,日本政府至少投入200億日圓的預算加以建置與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