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群沒有身分和國籍的人,以色列政府以各種方式要讓我們離開耶路撒冷,沒有任何政府會保護我們,我們也沒有權力參與任何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國會和總統選舉。」
「流著奶與蜜之地」和平的追尋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的建國日,5月15日成了巴勒斯坦的災難日。七十四年來,以巴衝突從未停歇。
自2022年起,以巴的緊張關係不斷升溫,幾乎每天都有衝突及傷亡事件發生。希伯崙(Hebron)舊城區哨口是巴勒斯坦人必經之路,2022年10月初,以色列軍方卻在此安裝可發射「海綿手榴彈」的新型武器,即便是「非致命性武器」,近距離射擊仍舊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世界各國原本期盼10月3日登場的「歐盟-以色列理事會」能找出以巴問題的和平解決方案,但根據巴勒斯坦衛生部指出,以軍在10月25日以「掃蕩新興武裝組織」為由,襲擊並占領約旦河西岸納布盧斯市(Nablus);在納畢薩利赫村(Nabi Saleh)示威抗議的巴勒斯坦群眾,同樣遭遇以色列士兵開槍射擊。光這一天,就造成數十名平民傷亡,而今年因衝突喪生的巴勒斯坦人數已超過百人。
數百萬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軍事殖民與種族隔離下,不但沒有出入境的自由,甚至經常在生死邊緣徘徊。巴勒斯坦人並非國際主流媒體報導下的恐怖分子和反猶太主義者,而是努力在自己的土地上爭取基本人權,積極為國家生存和主權獨立而進行反殖民運動的抗爭者。
來自臺灣的以巴衝突研究學者、跨國跨語言自由記者王冠云以第一手報導寫成的《這才是真實的巴勒斯坦:以色列殖民、種族隔離下的抵抗與希望》一書中提到2021年5月12日,以色列對加薩走廊展開大規模空襲的「自衛還擊」,與哈馬斯政權發生衝突對峙;5月21日,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然而加薩走廊的死傷名單中,有三成是兒童。此次事件導火線有三:第一、以色列強迫在東耶路撒冷(East Jerusalem)謝赫賈拉(Sheikh Jarrah)社區的巴勒斯坦人遷村;第二,以色列在齋戒月期間對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發動武力攻擊;第三,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長達七十四年的軍事殖民統治與種族隔離政策。
《這才是真實的巴勒斯坦》從歷史、政治、文化、愛情與飲食等多面向重塑「巴勒斯坦」的真實樣貌,作者王冠云數度親赴中東火藥庫,帶著傳媒人的使命,藉著文字與影像記錄下巴勒斯坦人的聲音與身影,傳遞鮮少進入國際主流媒體視野的角度給閱聽者,期待有一天,世界上有更多人願意一起匯集出改變這塊「流著奶與蜜之地」征戰紛擾的力量,還給受壓迫、被迫流亡的巴勒斯坦人一塊和平安居之地。
*作者王冠云(Cynthia Wang) 以巴關係研究學者,跨國跨語言自由記者,作品內容橫跨影像與文字,長年於《換日線》開設專欄,本文選自作者新著《這才是真實的巴勒斯坦:以色列殖民、種族隔離下的抵抗與希望》(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