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足8強賽踢畢半程,晉級球隊未盡確定,但可肯定的是南美球隊隨著烏拉圭和巴西的出局而全數提早歸家,4強位置已確定由歐洲國家全數佔有,形成「小型歐洲盃」;而此現象於世足88年歷史上為第5次出現,均在歐洲國家主辦下出現歐洲全包4強的情況,當中義大利奪得其中3次冠軍。
1934:義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國,奧地利
因首屆冠軍烏拉圭杯葛使南美僅有巴西、阿根廷雙雄於決賽週現身,戰至8強已是清一色歐洲球隊,最後主辦國義大利於決賽2比1打敗捷克斯洛伐克掄元。
此為史上第2屆世界盃,在獨裁主義彌漫歐陸的歷史背景下舉行,也被視為義大利領袖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推廣法西斯主義的機會,使之充滿政治意味。
1966:英格蘭,西德,葡萄牙,蘇聯
可謂傳奇色彩豐富的一屆,英格蘭在傳奇前鋒查爾頓(Bobby Charlton)帶領下,於自家主場首奪世界盃,先在8強小勝宿敵阿根廷1球,殺至決賽再以4比2擊敗西德奪魁;季軍戰由「黑豹」尤西比奧(Eusebio)領衍的葡萄牙以2比1擊敗有「黑蜘蛛」雅辛(Lev Yashin)把守大門的蘇聯。
決賽連中三元的英軍前鋒霍斯特(Geoff Hurst)在延長賽第11分鐘射門中框底彈出而未越過白線,裁判團討論後竟判入球有效,令落後的西德被迫全軍壓上而最終再失1球敗陣,為世足歷史一大冤案。
1982:義大利,西德,波蘭,法國
在西班牙舉行,賽制特別的一屆,24隊分成6組踢首輪分組賽,決出12隊再分成4組進行次輪分組賽決出最後4強。
義大利在首輪分組賽僅三戰全和晉級,在次輪與巴西、阿根廷同組下竟脫胎換骨,壓過南美雙雄出線,最後決賽以3比1掃下西德。
2006:義大利,法國,德國,葡萄牙
法國在球王席丹(Zinedine Zidane)復出下驚險晉身決賽週,最終殺入決賽,卻在延長賽惡意頭撞義軍後衛馬特拉齊(Marco Materazzi)而被發紅牌,最後拖至PK賽而不敵義大利;而在季軍賽3比1打敗葡萄牙的主辦國德國,陣中有小將拉姆(Philipp Lahm)崛起,成為2014年奪冠的領袖。
義軍防線在隊長卡納瓦羅 (Fabio Cannavaro)和門神布馮(Gianluigi Buffon)領導下7場僅失2球,前者更以後衛身份獲選為當年世界足球先生,為史上唯一獲此殊榮的後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看看風傳媒世足專頁,帶你掌握更多世足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