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同樣出在估值太高。大陸媒體披露,小米由於太過堅持原先極度樂觀的估值水準,中國證監會因而在審議過後、一口氣提出84個問題、總數多達2萬字,希望公司明確解釋,如何在供過於求的市場中永續經營?一方漫天喊價,一方就地還錢,在多次磋商不成後,小米只能忍痛中止CDR計畫。
不過,這並不代表小米前進A股的計畫胎死腹中,未來待小米在港股交易幾個月,有了較明確的價格區間後,也許就能以此作為客觀標準、重啟CDR的談判作業,以避免官方與小米各說各話的窘境。日盛投信顧問、招商基金董事總經理高婷指出,為響應當局對提振資本市場的呼籲,招商、南方、嘉實、華夏等六大知名資產管理業者,今年來陸續募集了三年期的CDR封閉型戰略投資基金,總額超過1千億人民幣,形成「標的還沒上市,資金已經到位」的罕見場景,這也說明了大陸當局多方設想、務必要把A股拉抬起來的主要思維。
平心而論,小米創業至今不過8年時間,已經在大陸市場取得極為重要的地位,在這8年裡,小米不是沒遭受過挑戰,來自OPPO和VIVO的鯨吞蠶食,一度也把小米打得節節敗退,但其很快決定另闢蹊徑,以推出上百款品牌家電、用具的策略,重新收攏消費者對品牌的信心,同時讓更多用戶加入小米的客戶群。同時,小米也快速在印度市場成為智慧型手機的第一品牌,今年,小米又不畏貿易戰陰霾,堅持2019年前進美國市場的目標,這種速度與反應能力,確實符合公司在招股書上形容,自己是一家「風華正茂、勃勃向上的公司」。
但是不可諱言,當幾位原始股東藉著上市套現離場,創辦人雷軍又號稱在「個人不知情」下,由董事會拍板授予其15億美元的鉅額股權激勵獎金,小米的形象多多少少已然受損,日後要如何繼續端出更好的成績、說服市場?投資人顯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