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近兩年來谷底翻身,擺脫華為、OPPO等廠商激烈競爭,在海外市場表現同樣亮眼,逐漸甩開手機出貨量不如預期的陰霾,而小米之所以能夠重返成長道路,主要是2個策略的新嘗試。
要天不塌下來,小米公司明年會進入世界500強,有99%的把握(出貨量)過1億台。」小米創辦人雷軍在今年11月,信心十足的喊出下階段的目標。這番話雖說得很滿,但這家曾在2016年大幅下修手機出貨量,今年10月卻提前達成年銷售額1000億目標的中國廠商,也確實正在從兩年來的谷底漸漸回升。
根據研調機構Gartner今年第三季全球前五大智慧型手機銷售量統計,小米的成長在所有手機廠商當中表現最為強勁,銷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提升近80%,且主要成長來自國際市場。
這意味著,小米顯然已逐漸擺脫過去在中國本地市場面臨華為、OPPO等廠商的強烈競爭,因而出貨量不如預期的陰霾,另一方面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同樣告捷,像是現在小米在海外最大且成長率最高的印度市場,就已追上三星並列第一。
或許,現在我們也不能只稱呼小米為一家手機廠商或者互聯網公司了。
因為當初以互聯網行銷模式起家的小米,之所以能重返成長道路,就在於眼見電商、手機市場都即將面臨瓶頸,而採取的兩大策略。 第一,是以手機產品作為核心,發展周邊的物聯網生態系;第二,則是跨出線上開始佈局線下零售店 。
成立小米之家,抓住消費者愛嘗鮮個性
今年11月小米在深圳成立首家小米之家旗艦店,當時雷軍在接受中國媒體訪談時便談到,小米之所以能谷底翻身,實體店「小米之家」正是其中一大因素,他認為,小米之家是提供一個讓消費者體驗的管道,「更讓不少人驚覺原來小米有這麼多東西。」
這樣的「體驗經濟」帶來的效益確實十分驚人,例如小米之家深圳旗艦店光是在試營運的一個月期間,營業額就達到一千萬元人民幣。又以前年在台北行天宮附近開張的台北小米之家來看,年營業額也已達到三億台幣,是傳統手機行的三、四倍。小米台灣總經理李佳峰就認為,傳統手機公司是低頻式的購買,現在小米之家是希望消費者每個月都來買東西,透過持續導入新產品,讓消費者有新鮮感,維持低、中高頻的購買。
而小米之家除了主要的手機產品之外,也可見到小米這兩年來以手機作為核心,所發展出來的周邊生態產品,例如大家都不陌生的小米手環、小米耳機,以及跨足家電市場所推的小米電鍋、小米電視等,甚至連行李箱、電動牙刷等生活用品也都不缺席。這也帶出了小米維持成長的第二個關鍵:多樣化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