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究竟多愛喝咖啡?根據統計,我國近10年飲料店家數以倍數成長,其中又以咖啡館的增幅最為亮眼,光是在台北市,平均每萬人口就有3.8家咖啡館,每平方公里就有3.4家咖啡館,「黑金」商機相當可觀。
經濟部指出,近年飲料店品牌推陳出新,持續拓展家數,帶動營業額由2011年的546億元躍升至2021的年924億元,除了2020、2021年受到疫情影響,其餘年度都是呈現遞升態勢,平均每年成長5.4%。
今年以來,民眾逐漸接受與疫情共存,外出用餐意願增加,加上7月國旅補助上路,帶動外食、飲料消費增加,推升1至9月飲料店營業額為810億元,寫下歷年同期新高,加上去年三級警戒餐飲禁止內用的低基期因素下,較去年同期年增22.8%,是有統計資料以來最大增幅,預期今年飲料店業全年營業額可望突破千億大關,結束連續兩年負成長。
全國咖啡館家數 六都包辦七成
根據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資料顯示,台灣飲料店家數在今年8月底已經來到2萬7,509家,其中以「冰果店、冷熱飲店」占81.7%居首,其次為「咖啡館」占14.9%。
相較於與2011年底,咖啡館成長將近1.6倍,增幅明顯高於其他類型飲料店,反映國人對於飲用咖啡需求日益增加,帶動咖啡市場規模蓬勃發展。
從各縣市來看,今年8月底全國咖啡館家數占比前六名都是直轄市,以台北市929家居首(占22.7%)、台中市474家次之(占11.6%)、新北市459家名列第三(占11.2%),六都合占71.3%。
觀察咖啡館密度,若以人口計算,六都中以台北市每萬人口有3.8家居冠,台南市2.0家與台中市1.7家分居2、3名;若從土地面積觀察,地狹人稠的台北市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3.4家咖啡館,冠居全國。
近10年咖啡豆進口平均成長7.4% 遠高於全球
經濟部表示,近年黑金商機持續發酵,不僅連鎖和個人咖啡店積極拓點外,各大超商、超市和速食等業者也投入搶食咖啡市場,帶動咖啡需求不斷增長。
根據農委會統計,我國近年自產咖啡豆產量大約落在700~1,100公噸,還不足以供應國人所需,因此大多仰賴進口。財政部資料顯示,2021年咖啡豆進口量達4萬866公噸,進口金額首度突破2億美元,較2011年翻倍成長。
再看今年進口狀況,前9月累計金額已達2.1億美元,超過前一年全年進口金額,年增38.2%,主要進口來源依序為巴西(占15.5%)、衣索比亞(占15.3%)、美國(占12.4%)及哥倫比亞(占12.1%),合計超過5成。
根據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226國家中,咖啡豆進口金額前三名國家分別為美國(占全球進口值19.1%)、德國(占11.4%)及法國(占8.5%)。
亞洲地區方面,以日本排名最高(全球第7,占3.6%)、南韓次之(全球第12,占2.5%),台灣則為全球第28位(占0.6%),比起2011年推進11個名次,近10年進口值平均成長7.4%,高於全球平均成長率(-0.04%),平均增幅在前30大國家中,僅次於中國大陸15.0%及土耳其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