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鋼鐵業、燃煤電廠的事業廢棄物,長期以來疏於管理,導致爐渣等廢棄物全台流竄,即便是透過摻入水泥「資源化」,問題也層出不窮。經濟部標檢局上周公布市售「卜特蘭水泥」檢測結果,抽檢的10包袋裝水泥當中,竟然1包水淬高爐爐碴等「添加物含量」高達35%,遠高於國家標準的5%。由於水泥與預拌混凝土的爐渣含量,影響到政府與民間建築工程的安全性,經濟部標檢局就進口水泥以及國產水泥,已編定監視計劃;不過,經濟部官員坦言,爐渣等「添加物含量」,目前最大黑數在於全台300多家預拌混凝土業。
台灣爐渣等事業廢棄物去化困難,單單中鋼每年煉鋼過程,就產生160萬噸轉爐石,為了鼓勵國內水泥業者,將轉爐石等事業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行政院工程會去年修正《公共工程施工綱要規範》,要求未來公共工程優先使用轉爐石等爐渣資源化產品。
爐渣再利用 打開潘朵拉盒子
不過,爐渣「資源化」再利用政策,卻意外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行政院工程會官員表示,由於建築工程使用的預拌混凝土原料,除水泥、砂石外,還包括爐渣等「再生粒料」,爐渣含量較高的混凝土,「質量體積」比一般混凝土稍低,具有「水和熱較低」、「透水性低」等特性,導致凝結時間,較一般混凝土久;如果鋼筋水泥的板模,在水泥尚未凝固以前拆除,恐對建築工程安全造成影響,先前松菸園區水泥外牆,被發現冒出「青春痘」就是最好的例子。
全台300家預拌混凝土廠 爐渣去化最大「黑數」
麻煩的是,台灣建築工程預拌混凝土使用安全,涉及到諸多部會,上游的水泥的爐渣含量,係由經濟部標檢局把關,砂石則是經濟部礦務局把關。中游的預拌混凝土廠,係由行政院工程會把關,下游的建築營造業,則是由工程會與內政部營建署把關,爐渣除在水泥生產過程,可能會摻入之外,全台300多家預拌混凝土廠,生產混凝土過程,更有可能加入大量的爐渣,成為台灣爐渣去化最大的「黑數」。
經濟部官員表示,由於檢方最近陸續在高屏地區,查獲預拌混凝土廠,在混凝土中非法摻入大量爐渣,最近行政院下達了「強化混凝土管理」政策。
經濟部標檢局官員說,目前市面上販售的水泥,依據爐渣含量高低,可以分為「普特蘭水泥」與「爐石粉及高爐水泥」二種,前者爐渣等「添加物含量」,必須低於5%。
工程會官員表示,「高爐石混凝土」相較於一般混凝土,雖然凝結時間較長,但是它透水性較低,抗化學侵蝕效果比較好,因此,比較適合用在大壩等工程(也就是工程上的巨積混凝土),但對於建築工程、土木工程等,相對需早期水泥強度的結構,「高爐石混凝土」的使用,可能會有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