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保守黨黨魁霍華德勳爵呼籲各方都「謙和一點」,還在BBC廣播4台《今日》節目中放話說,任何人如果發起對首相的不信任動議都是「極其愚蠢、極不明智之舉。」
第三要素
不過,上述無論哪一種情境成真,歐盟是否配合很關鍵。
如果歐盟態度鬆動,更靈活,梅伊首相可能有機會扳回比分;如果布魯塞爾乾脆利落地駁回她提出的妥協方案,那就會出現這樣的尷尬局面:脫歐戰略不存在了,梅伊的同事幕僚還有什麼可捍衛的?
另外,因為不滿脫歐妥協方案辭職的兩位前內閣大臣離職後的言行、面目也很重要。他們會成為友善的批評者還是怒不可遏的對手?
他們的決定有可能左右局勢。
從旁觀者角度來看,梅伊首相的政府可能離解體和新一輪大選又近了一步,但經過這次震蕩保守黨內部主流也可能更強大。
晚上,她在議會保守黨委員會挨批,不服,反駁說,保守黨內部現在還不團結,那就坐等工黨領袖科爾賓乘機上台吧。
旁觀者看來,梅伊首相現在或許無法完全掌控局勢,但至少目前仍大權在握。
今年6月,特里莎·梅伊表示希望在議會夏季休會前通過脫歐法案,10月份與歐盟達成協議。內閣辭職風波給這個時間表打了問號。
英國議會今年7月20日- 9月5日夏季休會。
按計劃,英國應該在2019年3月29日退出歐盟,但雙方還沒有就脫歐後的雙邊貿易安排達成協議。
歐盟擔心英國政壇不穩可能拖累脫歐進程。
英國在野的工黨認為保守黨「內訌」不重要,重要的是脫歐這件事本身。
反對脫歐的英國工黨議員楚卡·烏姆納看來,那就是政壇「一場肥皂劇變成了喜劇;要不是關係到數十萬人的就業安全,本來是挺可笑的。」
外媒想多了?
外相鮑里斯·約翰遜7月9日辭職後,國際間許多評論員預言梅伊首相掌權的日子這下屈指可數了。
衛生大臣杭特接任外相的任命宣佈後,「中國女婿」字樣在中國媒體遍地開花,因為杭特的夫人是華裔。
法國保守派報紙《費加羅報》(Le Figaro)宣稱,約翰遜辭職「砸碎了來之不易的脫歐計劃。威斯敏斯特的巷道走廊裏,刀已出鞘。」
該報駐倫敦記者預計今夏是特里莎·梅伊的苦夏。
當時,德國媒體無法不把倫敦威斯敏斯特的風波跟世界杯足球賽相提並論。
中間偏左的明鏡在線直接把梅伊首相跟英格蘭隊主教練索斯蓋特比照:相同的是都有一場接一場的硬仗要打,不同的是索斯蓋特前面還有半決賽和決賽,而梅伊的決戰之役已經開打。
「英國再贏一個點球也無濟於事,因為歐盟在脫歐這件事上沒有加時賽的規定。」
柏林的自由派媒體判斷梅伊首相真的需要擔心自己的職位是否難保了。布魯塞爾的談判代表攤開雙手:沒辦法,只能等倫敦政壇大戲謝幕再決定下一步行動。
西班牙報刊聚焦梅伊首相的政府陷入重大危機時被迫「走鋼絲」,難免令人擔心脫歐談判因此延誤。
荷蘭報紙判斷說「英國政府內閣徹頭徹尾一團糟。」
俄國媒體認為梅伊首相已經無力內閣,但對英俄關係是否因此有變化保持緘默。
伊朗官方媒體和親改革派媒體對英國政壇風波的看法相似,前者認為英國政府瀕臨崩潰,後者形容「辭職海嘯」加深了內部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