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終端市場需求疲軟,產業鏈持續進行庫存調整等影響,10月工業生產指數年減3.56%,已是連續第2個月呈現衰退,其中製造業減少3.40%,預估11月的生產指數還會進一步下滑。
經濟部今(23)日公布工業生產統計,由於全球經濟受到通膨及升息衝擊,終端市場需求疲軟,產業鏈持續進行庫存調整,廠商設備投資延緩,加上比較基期偏高,10月製造業生產指數132.78,年減3.40%,累計今年1~10月則較去年同期增加2.71%。
從主要中行業來看,電子零組件業生產指數創下歷年同月新高,年增2.09%,主因受惠於國際品牌新機拉貨,加上高效能運算、車用等晶片需求持續,帶動12吋晶圓代工增產。然而,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下滑,客戶進行庫存調整影響,導致TFT-LCD 面板、記憶體等減產較多,液晶面板及其組件業年減53.64%,抵銷部分增幅。
此外,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指數也是歷年同月新高,年增13.53%,主因雲端資料服務需求強勁,推升相關設備拉貨動能,加上缺料問題緩解,以及廠商持續擴增國內產能所致。
資訊電子產業表現亮眼,傳統產業卻是顯得冷清,由於終端消費需求疲弱,庫存調整持續,以及設備投資意願保守,業者採取減產策略調節產能,導致化學原材料業、基本金屬業分別年減22.15%、21.14%,機械設備業也減少10.76%,但半導體生產設備在大廠擴廠需求支撐下續呈增產,抵銷部分減幅。
至於汽車及其零件業,生產指數年增3.79%,主因國內車市需求持續活絡,部分改款新車上市熱銷,業者持續促銷推升買氣所致。
國際經貿前景不明 壓抑製造業生產表現
經濟部分析,5G、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數位化轉型等相關應用需求穩定成長,加上歐美年終採購旺季備貨需求接續釋出,可望挹注我國製造業生產成長動能。
然而,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仍高、俄烏戰爭衝突未歇,加上中國大陸堅持清零政策,持續拖累國際經貿前景,恐將壓抑製造業生產表現,後續仍需密切關注、審慎因應。
根據統計處調查,製造業者認為11月生產量將較10月增加的廠商家數占8.6%,持平者占70.3%,減少者占21.1%,以家數計算的製造業生產動向指數為43.8,按產值計算的動向指數為48.1,預期11月生產指數將較10月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