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看過奧斯卡影帝羅素克洛(Russel Ira Crowe) 所主演的一部電影《最後一擊》(Cinderella Man)嗎?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故事改編,描述1930 年代經濟大蕭條的時代,一個失意的拳擊選手如何為家庭,為經濟,為生存而戰的故事。
其中有一個場景,寒冬來臨,那個酷寒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家人小孩生病,卻因為交不起燃料費而被斷暖,主人太太苦苦哀求執行任務的工人高抬貴手,工人說,如果違反公司規定,我自己也會因此失業,沒有了工作,我家人也無法度過這個寒冬。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1930 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是間接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之一,你說二戰喪失了多少人命?而共產主義興起到今天依然餘波蕩漾,若沒有因共產主義興起的前蘇聯,就不會有今天的俄烏戰爭,也就不會有2022 年的高通膨和後續引發的股災,以及投資者荷包的失血。
巴菲特出生於1930 年8 月經濟大蕭條的年代,所以一生中也充滿了危機感和那份勤奮,他了解在那個年代下生存之不易,就如同電影中的男主角,必須放下自尊排隊去領取救濟金和食物。
大膽實驗
說了那麼多的背景,你或許才會有一點感覺,為什麼柏南克是熱衷研究大蕭條時代的經濟學家。在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導中,一位紐約大學的經濟學家提到了,柏南克關心而且熱衷於研究美國聯準會在1930 年代經濟迅速下滑時,身為中央銀行的角色卻未能進行干預的原因和議題,柏南克當年下的這個苦功夫完全沒有白費。憑藉著他對大蕭條的充分了解,所以才能在金融海嘯來臨時大膽因應。
有經濟學家認為,柏南克或許也受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最偉大總統之一的富蘭克林.羅斯福透過「大膽實驗」(bold experimentation)抗擊大蕭條的啟發。他透過知識和熱情,領導聯準會率先採取積極和創造性的干預政策,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的創舉將全世界經濟從第二次可能的大蕭條中拯救出來,恢復金融市場的正常狀態,可以說是史詩般的成就。他的學術研究也讓他在2022 年因「對銀行及金融危機的研究貢獻」,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當然,量化寬鬆政策的後續發展與影響,許多經濟學家也還在觀察中,因此在華爾街日報談論柏南克的那篇報導中,不全是歌功頌德,也關注後遺症的部分,但我們仍可以確定的是,2008 年金融海嘯引起全球經濟的恐慌和不安,如果不是聯準會介入,如果不是柏南克對經濟大蕭條如此扎實的了解和研究,以及那份熱情和過人的膽識,那第二次經濟大蕭條的災難是恐怖且難以想像,所以和事後(可能)的後遺症相比,當時柏南克的勇敢決斷就顯得更加傳奇,這個精彩就留待給你在書中慢慢品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