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亞太區域經濟整合趨勢及台灣產業的因應

2018-07-22 05:20

? 人氣

TPP的11個成員國貿易部長9日在APEC舉行場邊部長會議。(資料照,取自美聯社)

TPP的11個成員國貿易部長9日在APEC舉行場邊部長會議。(資料照,取自美聯社)

目前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趨勢主要是環繞在三條軸線上延伸發展,分別是: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PA(太平洋聯盟),這三者都是一種大型的自由貿易協定,只要加入這類協定的成員國,都可以在貨品貿易、服務貿易,甚至是投資方面獲得一些好處與保障,當然這些好處與保障是立基於成員國之間的「給予」和「妥協」而來,所以具有高度政治性色彩,而衍生的後續經濟效益也同樣可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國早在2012年就已開始著手加入TPP(CPTPP的前身)的準備;從產業衝擊評估、法規謀合、外交遊說、建立貿易損害救濟制度等多元的角度由各部會分頭進行。今年7月中美貿易大戰正式開打,讓全球經濟下行的風險急遽升高。世界各國為分散美國重起貿易保護主義所帶來的危機,加速推展國家間雙邊或區域內的自由貿易協定來加以因應。

這樣的轉變對我國是有利的; 因為在當前的氛圍下,全球並不知道這場中美貿易戰會持續多久、戰線有多廣?各國只能藉由這類的大型自由貿易協定來分散衝擊,如果貿易協定的成員國越多,則緩衝的效果越好。這時CPTPP成員國在思考要不要讓台灣加入的考量因素除了一直存在也揮之不去的「中國因素」外,台灣在全球產業鏈具有關鍵角色的經貿實力才會被突顯出來;根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於2017年10月所做的評估,台灣加入CPTPP後不僅讓自己的經濟效益提昇最大,也嘉惠了其他的成員國。

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台灣對於加入CPTPP已準備了好長的一段時間,不論從經濟效益或國際經濟地位的確保來看,都一定要加入CPTPP。若中美貿易大戰戰得烽火連天,台灣又沒有搭上CPTPP的列車,對台灣的未來而言一整個就是悲劇,悲到哀莫大於心死,無語問蒼天。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11個會員8日在智利聖地牙哥簽署協定。(美聯社)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11個會員在智利聖地牙哥簽署協定。(資料照,取自美聯社)

蔡英文總統在上台後為分散過去台灣經貿重心過度集中於少數市場,提出「新南向政策」,在經過執政兩年的醞釀後也逐步看見成效。儘管看待「新南向政策」的成效或因立基點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評價,但不可否認的,這個政策確實為了台灣在面臨全球經濟下行風險的當下,預先做了準備。

台灣在面臨加入CPTPP與推動「新南向政策」的現狀下,除了一方面可以由地方城市對接的角度來思考深化「新南向政策」的內涵外,如何藉由行政院定期召開的「國際經貿策略小組」平台,來相互勾稽各部會對於加入CPTPP的準備,以及推動「新南向政策」的進程,以極大化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綜效,也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至於產業間的影響,其實根據筆者多年來與產業及公協會代表的座談或訪談,業者一致的心聲都是我國企業界的反應速度、資訊流通性都比政府來得快,政府可以勿憂。只要政府預先公布衝擊評估供各界參考、致力於營造和諧的國內外經貿環境、不虞匱乏的生產條件,剩下的就交由台灣企業的競爭優勢去發揮。

*作者為國立高雄大學亞太工商管理系助理教授暨東南亞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