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當台灣價值不再專屬於任何黨派,顏色才有翻轉的可能

2022-12-04 05:40

? 人氣

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於11月26日開票。(資料照,柯承惠攝)

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於11月26日開票。(資料照,柯承惠攝)

距離九合一大選不到10天,選戰終於迎來最後的白熱化階段,民進黨依然打出「抗中保台」這個2020總統大選神主牌,但效果似乎差強人意。雖然民進黨選情欠佳,但國民黨若不積極拔掉自己的負面標籤,並創造一個新的正向標籤貼在自己身上,2024總統大選則未必能勝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民進黨選舉雖岌岌可危 但整體支持度仍然維持

民進黨雖在高雄等綠營票倉區表現優良,但在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等主戰場卻岌岌可危,甚至連原本為民進黨林智堅擔任市長的新竹市,在高虹安接連爆出醜聞的情況下,民調仍高於沈慧虹,雖然縣市長選舉出現危機,但放到整體中央執政滿意度來看,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公布,民進黨今年支持仍有31.1%,和2020那年總統大選大勝的34%相近。且過去研究指出選民對官員和政策信任感越高,投票對象越傾向支持執政黨[1]。若將支持度對馬政府執政期間國民黨支持度的急劇下滑,可看出民進黨可能有長期執政的跡象。而今年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反台獨」寫入黨章,在可能對台灣造成更進一步威脅的情況下,只要民進黨施政無明顯失誤,「抗中保台」這個神主牌在2024年總統大選,仍可能發揮強大功效。

20221109-最新民調顯示,台北市選民中有21.2%持民進黨、20.2%支持國民黨、19.7%支持民眾黨、3%支持時代力量、1.7%支持台灣基進、1.2%支持親民黨、29.4%為中性選民。(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最新民調顯示,台北市選民中有21.2%持民進黨、20.2%支持國民黨、19.7%支持民眾黨、3%支持時代力量、1.7%支持台灣基進、1.2%支持親民黨、29.4%為中性選民。(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仇恨牌並非唯一解方 國民黨撕掉負面標籤應為當務之急

國民黨雖透過打仇恨牌攻擊民進黨而獲得不少選民好感,但其訴求是否能激化選民將這些熱情轉換成投票的實際「行為」,仍須待投票日見真章。不過國民黨實際上的最大問題莫過於回過頭聯想其形象時,仍停留在「親共」、「白色恐怖」、「內部分裂」、「守舊傳統」、「反同」等可能不利於選舉的負面標籤,且並不如民進黨有「台灣價值」、「民主自由」;民眾黨有「超脫藍綠、認真做事」的正面形象。國民黨撕掉標籤雖難,但創造一個新的正向標籤往身上貼是必須的,若不這麼做,未來選舉最大的敵人可能不會是民進黨甚至民眾黨,會是國民黨自己。

當台灣價值不專屬於任何黨派時 顏色才有翻轉的可能

民進黨善於利用議題設定(agenda-setting),將抗中保台、台灣價值連結至民進黨的核心價值,產生資訊預示效果(priming effect),引導人民只要看到這些議題,就會第一時間聯想到民進黨,類似的例子還有蔡英文總統過去的競選口號「2020台灣要贏」,將「民進黨」換成「台灣」,近日亦在黨內社群之夜把「若民進黨選不好」的結果引導至國際恐怕認為「台灣人」變了,強化連結台灣的未來就是民進黨是否執政,若執政,則好;若選不好,則讓選民聯想到國民黨的負面標籤而產生畏懼。

然而國民黨解嚴至今,在民主化的過程亦有所貢獻,雖過去在兩蔣時期獨裁與一黨專政造成的傷害是本來就必需面對的問題,但現今的國民黨難道並不贊成捍衛中華民國主權、保護台灣民主?若贊成,這個台灣價值就不該僅有民進黨獨享,多元文化共存的台灣,本來就不該僅有一種聲音一種黨派價值,同一種價值也並未規定不能在不同黨派間擁有。國民黨過去的負面標籤眾多,最為人詬病的點則為「親共」立場,若第一步能將此標籤撕掉,創造新的保護台灣民主與中華民國主權價值,也不會每次選戰總是在最後被捲入統獨議題之中,因為你我都知道,台灣在美中關係的權力爭霸中雖沒有太多選擇,但卻不會只有「統」與「獨」這兩種最極端選擇,若台灣價值只是為了扼殺民眾對於台灣未來可能性的想像,那國民黨若能創造一條新的出路,則可能帶來2024的一絲生機。

[1] 林嘉誠(1985)。《政治心理與政治行為》。台北:書林公司。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研究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