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舞台的邊界,讓藝術從展演空間進到巷弄、走入大眾的生活中?台北藝術節17日晚間邀集4位致力將作品帶到城市各角落的創作者,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對談城市空間與藝術的關聯。回應創作者對公共空間的需求,柯文哲表示他提出「城市博物館」的概念,並舉新北投、大稻埕、城中、艋舺、溫羅汀5處為例,表示台北的特色就是多元開放。
邁入第20屆的台北藝術節,於17日晚間舉辦「展演藝術老實樹」論壇,邀請星合有限公司創辦人陳星合、小事製作藝術總監楊乃璇、明日和合製作所創作者黃鼎云、地景裝置設計師樂美成4位青年藝術工作者,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對談藝術如何與城市互動、城市裡可以容納藝術表演的空間等議題。
曾入選太陽馬戲團、致力推廣馬戲雜耍的陳星合,以自己在世界各國的見聞舉例,像巴黎有個空間叫104,原來是殯儀館,後來改成排練空間,裡面有人跳街舞、有人玩馬戲、有人跳現代舞,是很珍貴的空間,還有巴黎馬賽的表演場,是非常大的空間,那裡唯一有在賺錢的是一家咖啡店跟一家滑板店,其他都是讓大家在那邊攀岩、玩滑板,做各式各樣的探索。
而回到亞洲,陳星合舉例韓國的街頭藝術創作中心,表示這裡是聚焦在街舞、馬戲創作、環境劇場等街頭藝術,是廢棄劇場拿來當創作基地,原本他以為韓國人很多在玩街頭藝術,才會有這種空間,後來才發現,其實他們的工作坊參與者都不超過20人,但還是能有這樣的空間。
陳星合也以過去邀請外國團隊、馬戲表演者來台交流的經驗指出,他們都會問那台灣有什麼作品、團隊可以過去交流嗎?但目前台灣還沒有到達能夠輸出交流的狀態,苦於沒有基地,街頭藝人的能量很難累積。
吸引民眾學舞蹈,楊乃璇在新生高架橋下推「週一學校」
楊乃璇與小事製作團隊,致力於推廣舞蹈教學,並在新生高架橋下推動「週一學校」吸引民眾學習舞蹈。她表示,關於如何走出劇場、進到市民的空間,大家都有這樣的難處。
對此楊乃璇認為,人對未知的事情感到害怕,是可以理解的,但陌生的東西看過1次、2次,到第5次、第6次,看到路上有人在頭轉,也不會覺得奇怪了;而其實今年台北藝術節的策展理念,跟歐洲概念是聯合在一起的,要打破觀者與參與者的界線,邀請觀者成為參與者。
「318是大家自發的運動」 黃鼎云策畫一套作品「佔領劇場」
黃鼎云曾策畫過多場打破表演者、觀眾界限,讓觀眾以密室逃生等方式參與表演的劇場作品。他表示,他在318學運時,感覺到台北是個不斷重新定義自己的城市,318是大家自發的運動,其中一直重新定義自己的狀態;而他在這之後去澳門做了一套作品,用了一個字眼叫「佔領劇場」,演出時間長度不定,要多久就多久,裡面安排一些事件讓參與者討論要去怎麼做。在期間他感覺到,觀眾參與表演藝術時會有很多想法,希望能參與更多、做更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