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中新冷戰」越演越烈,印太地區儼然成為兩國的地緣政治新戰場,美國近來積極在此拉幫結派,企圖阻擋中國霸權崛起。不過,美國聖母大學博士生克利爾近日指出,由於美國的亞洲政策長年缺乏連貫性且經常分心,印太國家並不打算選邊站,拜登政府日趨強硬的對中政策恐怕只會讓它們更加疏遠。
《外交政策》(FP)15日刊出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博士生克利爾(Isheika Cleare)的文章指出,拜登(Joe Biden)政府越來越強硬且具侵略性的對中政策,不僅無助於拉攏印太國家,還可能會降低與其結盟的意願。
華盛頓放棄區域貿易主導權
克利爾表示,造成此情形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隨著北京經濟實力漸增,美國欠缺連貫的制衡措施,甚至放棄多個區域性貿易協定的主導權,這讓許多印太國家不願向其靠攏,傾向維持既有的中立態度,即一面維持與中國的經貿往來,一面接受美國的軍事安全保護。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在任內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原本旨在作為制衡中國影響力的機制,但2017年1月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即宣布退出,之後TPP轉由日本主導重組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美國間接喪失對印太地區的經貿主導權。
拜登上任前曾表示不排除重返 CPTPP,但在他2021年1月就職後,白宮定調拜登政府會先專注於國內事務,暫不考慮重返CPTPP。而後,拜登反倒支持不具約束力的非傳統經濟框架,該框架多不涉及關稅減免及擴大市場准入,這對渴望市場、仰賴出口的印太國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障礙。
相比之下,中國自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BRI)計畫後,便陸續在印太各國投入數十億美元,成為該區的主要貿易夥伴之一,包含連續13年穩居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簡稱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另外,光是2020年,日韓兩國對中的出口額均超過1300億美元。
亞洲政策不連貫,引發印太各國擔憂
再者,由於北京軍事實力漸增,印太國家認為對中態度強硬,恐怕只會造成更多的戰略風險。克利爾表示,以美國最堅定的亞洲盟友日本及南韓為例,兩國皆高度依賴水路進行貿易,且都與中國有領土爭議,如今擁有全球最強大海軍的中國,顯然是他們最大的安全威脅。
事實上,中國日益增強的軍事敵意理應會促使印太國家向美國靠攏,但美國長年不穩定的亞洲政策令其深感擔憂,不敢貿然加入華盛頓的「抗中」陣營。克利爾表示,印太國家對美國的擔憂,完全反映在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先前的一番言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