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開設辦公室6年的國際非政府組織「無國界醫生」,23日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為攝影展揭幕,這是無國界醫生首次到台灣南部舉行此大型展覽,展出照片均是國際知名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的攝影師所拍攝,而無國界醫生基金會執行長鄔荻芳透露,隨著辦公室規模擴大,期待2023年在台灣其他城市辦活動。
無國界醫生(MSF)是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2016年設立台灣辦公室,之後於2019年成立財團法人無國界醫生基金會,透過交流及推廣活動,加深大眾對人道救援的認識。MSF台灣辦公室6月才在台北辦過「被迫離家的路上」展覽,這次再次攜手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舉行攝影展。
「照片有傳遞訊息的強大力量」,鄔荻芳(Ludivine Houdet)致詞表示,就像展覽活動的主照一樣,所拍攝的男孩是身上塞著寶特瓶,以此渡過大海的難民,但他眼中堅毅的眼神,讓人有深刻感受。她也提到烏克蘭戰爭和非洲面臨的糧食危機,期盼攝影展讓大眾對這類醫療人道援助有更深認識。
這次展覽有張照片是在台灣友邦宏都拉斯拍攝,鄔荻芳說,MSF約在1974年就進入宏都拉斯運作,提供當地人民醫療援助,並與宏都拉斯衛生部合作幫助性侵害受害者,包括提供心理援助」。她表示,MSF協助的群眾有很年輕懷孕的女性,以及被一般醫療體系拒於門外的LGBTQ+族群和性工作者。
照片傳遞訊息力量強大
鄔荻芳提到,包括宏都拉斯在內的中美洲移民徒步前往墨西哥時,MSF也在途中給予醫療援助。談到2022年全球關注的烏克蘭戰爭,她表示,MSF在烏克蘭的運作隨著局勢變化進行,並試著把物資送至最需要的地方。對於有無台灣人加入MSF到烏克蘭出任務,鄔荻芳稱,MSF並未針對特定地方徵人前去協助。
鄔荻芳解釋,MSF的錄取流程都是收到應徵者資料後,審核後再輪調,沒有針對某一地區直接徵人,而台灣辦公室在這方面扮演間接角色,因為審核是由MSF總部進行。據了解,加入MSF出任務的醫療人員,除了麻醉科和外科人員派駐最長3個月外,其他科別通常是數周到18個月不等。
問及2023年的新年目標,鄔荻芳直言,一向是希望有這類醫療需求的人減少,但全球當前面對的挑戰不會消退,因此MSF台灣辦公室的新年目標是要有更多管道去接觸大眾、變得更透明開放。至於2023年相關計畫,她坦言,計畫是放眼長期,所以會先執行一項,看大眾回應再前進一步。
另外,曾在COVID-19疫情期間到巴勒斯坦加薩走廊(Gaza Strip)出任務的麻醉科醫師許彥鈞直言,對加薩走廊的印象就是個「大型監獄」,因為該區域被以色列建高牆圍住,牆的兩邊是截然不同的世界。他告訴《風傳媒》,雖然是疫情期間過去服務,但並非面對COVID-19患者,所以壓力相對較小。
台灣醫師前進加薩支援
許彥鈞提到,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人2018年在以色列邊界發起「返鄉大遊行」(March of Return),許多參與者是年輕人,以色列採取的回應並未要讓這些人喪命,卻對他們造成的肢體傷害,嚴重到連慢性疼痛都可能無法做辦公室的工作,而他的任務就是在清理這些人的傷口手術中進行麻醉。
許彥鈞說,當時申請加入MSF沒有為了特定任務,也沒有要去特定地方,而MSF也會先詢問能否接受調派的環境條件和風險。他表示,自己的首個任務是2019年去伊拉克摩蘇爾(Mosul),該城市於2014至2017年間慘遭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占領統治。
至於在摩蘇爾的經驗,許彥鈞稱,當時是在臨時搭建的醫院進行任務,同樣是為動手術的患者麻醉,只是在相對簡單的環境下作業,不像台灣醫療機構龐大,動手術也有許多人手,因此對執行所學的麻醉專業有不一樣的認知,也更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