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訪問時,有一些必定要準備的事,例如:錄音設備、受訪同意書、訪綱、清醒的腦袋,還有最重要的:填飽的肚子。血糖滿足,訪問就能順利進行,此一律則,百般檢驗,無一次倖免。
然而,基隆的走訪行程中,挑美食可真是個大挑戰。從豆干包、甜不辣、三明治、魚丸,廟口附近走一圈,我就知道自己對於美食的定義,一定還太過狹窄。除了美味外,這裡的食物,簡直是基隆歷史的縮影,像是沙茶咖哩麵,就是碼頭工人的最愛;吉古拉則是基隆海鮮的傳承;炸三明治就是和西方文化接觸的遺產。訪問多天後,我們終於蒐集到終極名單之一:西岸的黑輪仔伯。
黑輪仔伯的攤販其實超不起眼,就在西岸國光客運停車場的角落。在車道轉角處,停著一輛前後輪都已朽壞的腳踏車,上頭擺著一個小木盒,木盒下方有木炭,正加熱著一大鍋的黑輪燒賣。如果一閃神,眼睛就會略過他的存在,而因此錯失基隆隱藏版終極小吃之一。
大太陽底下,身形薄弱的黑輪仔伯鄭軾欽,和他的太太許寶粉,正在大傘下躲熱,過客乘車來來去去。然而,饕客們一定知道,經過轉角,要拉下車窗大喊:「綜合一份!」接著,黑輪伯走進陽光,再拿出一大袋閃閃發亮的燒賣黑輪,遞進車中,餵飽夭鬼的顧客們。
黑輪仔伯的燒賣,可說是基隆必點小吃之一,曾在港邊生活的船員們,也對他的食物愛不釋手。而他交手過的顧客,可說是五花八門,畢竟他從光復二年,就站立在基隆的港口邊叫賣,那些你一定不知道的基隆面貌,他都能一一細數。
海港從業人員的情報小站
他說,以前的海港可真的是熱鬧,像是現在的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樓下,其實擠滿了攤販。「那裡有乾麵、豆乾包、魚丸湯⋯⋯太多了拉,人足多。」他回憶起過往海港景象,說起西岸碼頭附近,來來往往都是人,有的從外地來辦事,更多則是在地的碼頭工人、海關船員,還有各國的海員。
尤其是海關人員,那些「蓋印章的那種人」常常都要加班,如果阿伯晚上也來到大樓底下做生意,就能遇到許多還沒返家的工作人員。他也只能用小吃慰勞他們的辛勞。
有的人被慰勞一次,就上癮整整四年的日子,「每天都來!」但是那個人卻在某日消失不見,阿伯探問之下才得知,原來他因為事故提早離開了。阿伯說碼頭工人也真的是辛苦人,各種意外都可能隨時發生。站在港邊,他可說是看盡人生世事。
讓人意外的事情還多的是,像是他提到,以前有一種職業,「恁肖年仔一定都沒聽過」叫做海蟑螂。海蟑螂顧名思義是海上不被歡迎的人,他們會把走私品放在身上,例如一次穿好幾件舶來品,以及戴好幾隻名錶,或者藏昂貴的東西在身上,從港口上岸,偷偷把原本需要報稅的商品,挾帶進台灣。因此,港口也成了警察和海蟑螂的大戰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