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身為以色列執政最久總理的納坦雅胡在交出總理大位,當時他直言:「我會回來的。」時隔1年半後,納坦雅胡2022年12月29日重新當上總理,但與美國、中國維持關係的局勢已不同以往。以色列國防軍退伍准將歐利翁認為,在和中國推進經濟關係時,也要與美國進行科技戰略對話。
歐利翁(Assaf Orion)在以色列國防軍(IDF)服役32年,退伍後加入以色列智庫「國家安全研究院」(INSS),擔任高級研究員兼以色列-中國政策中心主任。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3日刊登他的文章,內容直言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推動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時,必須考量到以色列國安。
「自10年前開始,以色列就執行在創新、投資、計畫和貿易等領域,推進與中國經濟關係的明確政策」,歐利翁指出,納坦雅胡是此關係的建造者,因為他認為中國的成長經濟是以色列的重要機會,且認定以色列做為新創國家,其創新能力和中國的科技需求、資本及市場是天作之合。
#Israeli PM @Netanyahu, the architect of these relations, identified #China’s growing economy a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Israel.https://t.co/Qg4wxQlA9N
— The Jerusalem Post (@Jerusalem_Post) January 3, 2023
歐利翁提到,納坦雅胡在2022年10月出版的回憶錄《Bibi:我的故事》(暫譯,Bibi: My Story)中敘述,自己和其他西方國家領袖一樣,在以色列和中國的關係上走鋼索,而最初目標是為以色列投資人開啟中國的廣大市場,並吸引中國到以色列投資,特別是公共基礎建設。
不過納坦雅胡也向中國表明,以色列不會和中國公司分享軍事及情報技術。「這是對美國牢不可破的承諾,而美國是以色列最大盟友,美國分享許多相關技術,也與以色列共享自由和民主」,歐利翁稱,此時期以色列對中國關係的政策,就是讓經濟關係有最大提升,且著重在創新領域,排除軍事和國防。
納坦雅胡力推以中經濟關係
歐利翁表示,美國川普政府施壓以色列在與中國的關係中,影響國安的領域要有所限制,尤其是投資、基礎建設、通訊、數據和科技方面。2019年底,當時的納坦雅胡政府決定就外國投資部分,成立國安諮詢機制,但美國和以色列不少人認為,這是為了在美國要求及中國經濟機會間遊走,不情願的策略。
歐利翁說,2021年繼任納坦雅胡的班奈特(Naftali Bennett)和拉皮德(Yair Lapid)聯合政府,表面上是延續納坦雅胡時期政策,實際上對中國、美國的政策有所改變。當班奈特要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進行會面前,就傳出班奈特政府嚴肅看待美國關切以中關係,並把此視為國安議題。
2022年7月,拜登與時任以色列總理拉皮德發布聯合聲明,宣布成立有關先進科技的戰略對話,由美國、以色列各自的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胡拉塔(Eyal Hulata)帶隊進行。同年10月12日,當時的以色列政府決定強化涉及外國投資的諮詢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