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可能的走向
如上提及的,在這次在大城市的快速和全面感染的高峰後,是否又出現第二波和第三波,在中國不是個重要問題,因為北京有信心相信這種概率比較小。同時,在提升經濟的推動下,官方有的是方法,或者是推卸責任,或者是准備好了犧牲一批人。這就是所謂的倒黴的兩種人,老年人,尤其是已有疾病的老年人,另外則是那些在得了病毒之後進而得肺炎的人。如果按50%新冠病毒感染率來算,7億人感染來計算,中國可能有有5600萬(人)會得肺炎。
開啟眾多的政策工具
跟西方國家不一樣的是,中國的經濟政策不是以法律框架為根據的,而是如同上面提及的,有一種隨意性。這種隨意性倒也是給中共比其他任何法制國家更多的政策工具。從目前來看,2023年的中國經濟的復蘇,主要將取決於如下的幾項政策工具。
首先是一改以前歧視民營經濟,宣布整頓14家互聯網平台公司金融業務的整頓已基本完成。 同時,為今年的民營企業的納稅和減少生產、融資成本方面提供方便。中國民營經濟如同野草,缺乏市場與政治風險抵抗能力;但另一方面,他們也像野草一樣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一旦有合適的土壤與氣候,就會重新萌發勃勃生機。當然,中共的做法,並不能掩蓋中國結構性的問題,因為習近平心中畢竟還是堅定的國企支持者。所以,現在就得看,這種橄欖枝的權宜之計會持續多久。 民企中那些有頭腦的和資金的人,如馬雲,在中國科技監管打擊下, 有意地轉趨低調、淡出舞台。
中共本來是想改變地方政府依賴房地產的結構,但因為在前幾年並沒有找出更好的替代,所以現在只能重新聲明該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並從供應方面入手。 幫助地產商解決資金流動問題,同時,也從消費角度出發,改善房地產需求端,分階段降低或取消首次購房者的抵押貸款利率下限,並延長優惠的抵押貸款利率。
一個提升經濟的老辦法就是靠投資拉動增長。即依靠國企,擴大大型基建項目。為此,中央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配額擴至人民幣3.8兆, 並決定不將地方專項債納入赤字範圍。從資金面看,專項債是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無疑,國企,特別是央企是最大的得利者。
報復性的消費
一般估計,今年出現報復性的消費,是必然要發生的。所以, 旅游、交通、飲食行業將是這種消費的得利者。但由於三年的清零政策對中小企業打擊太大,使得它們需要時間來恢復。
從另外一方面來說, 報復性的消費對一些在中國的西方企業,特別是大企業來說也將是一頓盛餐。這就是為什麼德國大汽車公司的CEO已經在一月末准備行李赴中國看望在那裡的總部了。 而日本的松下也正加速在中國的家電生產的投資。 渣打銀行近日則表示,已申請在北京成立一家證券公司;高盛集團宣布,中外合資理財公司「高盛工銀理財「已獲准開業;富達國際宣布成為首批在中國開展全資公募基金業務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