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在1月11日宣布爭取藍營總統大選的提名,且在記者會中砲打國民黨黨中央,認為現在的國民黨早已「喪失黨魂」,而自己有一套救國良方可以拯救蒼生,內涵大略是藉由不購買非必要軍備解決中共與我方的安全困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成立全球非戰和平區,以收海峽兩岸長治久安之效,可以說張亞中有宏圖大志、充滿著知識份子的理想,但卻脫離台灣與區域政治現實甚遠。
現實政治並非學理辯論,民意的支持才是勝選關鍵,提出的方案、願景再好,如無人支持那也是枉然。回顧張亞中的兩岸路線,他認同較「一中各表」更為激進的「一中同表」、更在2021年要選黨主席之時,提出要與中共簽訂和平協議,最終以三萬多票、第二高票落敗。這似乎給了張亞中底氣,讓他認為總統大選中必然有他的一席之地。
如果藍營真的派出他參選,結果會如何?筆者認為張亞中的路線固然可以凝聚部分深藍基本盤,然而並無法開拓中間選民的票源,最終雷聲大雨點小,丟掉九合一以來的大好局面,為什麼會這麼說?我們不妨回頭看看之前的選舉。
時間回到2020年,此時國民黨成功塑造起討厭民進黨的社會氛圍,並在2018地方大選拿下大勝,與這一次的大選的前提情況雷同,然而蔡英文卻橫掃817萬票定鼎河山,韓國瑜只得五百多萬票飲恨西北。中間如此大的反差,不就是親中疑美的深藍路線只能夠凝聚出基本盤,反觀民進黨狂轟濫炸抗中保台、反送中等兩岸議題,使廣大的中間選民沒辦法信任國民黨能夠保護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並可能讓台灣步上香港的後塵,蔡英文也順勢提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口號,將反中、仇中的社會氣氛炒到最高點,一錘定音大選勝負。
韓國瑜在有強大個人魅力的前提下,堪得五百多萬票,而張亞中並非如韓國瑜一般的「克里斯馬式」領袖,其能否成功凝聚出這五百多萬基本盤尚且是個未知數。再加上現今的局勢也考驗著張亞中的路線,烏俄戰爭的爆發,讓民主陣營成立集體安全組織的構想重新浮上檯面,甚至前段日子,也傳出華府正在討論在西太平洋成立軍事合作組織的可能性;在國內,兵役延長的政策,並未重大衝擊蔡政府的支持度,顯示將中共視為假想敵,依然是台灣人的共識,因此藍營要贏得總統大選必無法依靠張亞中的深藍兩岸論述。
觀察檯面上藍營其他政治人物的兩岸路線,侯友宜尚未成形、趙少康也未有完整論述,只知其向來投機,仍在觀風向而行,只剩下黨中央朱立倫主席的「親美愛台、國防保台、和平護台」及「2D戰略」堪稱論述完整,並且受到國際友人肯定。相比於趙少康等人,朱立倫的路線更往中間靠攏,更不用提深藍的張亞中。簡而言之,一方面加強對國防的重視(Denfse),使中間選民能在此論述中找到安全感,另一方面也不放棄對話(Dialogue)讓兩岸能保持交流、免於戰禍。今年九合一大選,民進黨自八月開始大力批評夏立言訪陸、到蔡英文在凱道造勢仍不忘提一嘴「台灣要給世界正確的信號」,想要複製2020年的勝利方程式,但在最後國民黨仍然大勝,就可以看出朱立倫穩健務實的中道路線及「2D戰略」經得起台灣人民的檢驗。
所謂「成熟」的兩岸路線不應該僅能滿足知識份子所想像的圖景,更該考量選民的認同,以及區域盟友、國際友人的想法,畢竟在民主國家,只有取得執政權才能一展抱負,張亞中如以兩岸蒼生為念,就該回到現實,而非自居一號人物,還想將藍營推離台灣社會的中道多數。
*作者為台大政治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