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20)日就是小年夜,國內將迎來10天春節長假。但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2023年光是「補班」就高達6次,比中國多了1倍,且補上班的效果恐大打折扣;另外,春節過後的228、清明、端午長假,讓上半年都像在過年,除了可能造成交通問題,更可能帶走國內內需,影響經濟。
謝金河今(19)日在臉書以「放假的省思」為題指出,10天的春節長假除可能是史上最長外,對資本市場來說,中間有長達12天是停止交易的,而在資金成本的考量下,台股從元月開始就陷入半休息狀態,每日交易量都僅在千億出頭。
謝金河細數,為促成更多連續假期,行政院賣力地幫大家挪動休假日,2023總休假天數為116天,和去年差不多,但周六補班卻罕見高達6次,並幾乎集中在上半年,過度牽強的補班,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雖常說要跟國際接軌,但從放假的哲學可以看出,當政者營造小確幸的心態。
謝金河並對比,香港是沒有補班的,且延續英國傳統,連颱風假都得看8號風球,沒有便宜行事的空間;至於中國政策今年也有補假,但只有3天,分別為了五一勞動節、中秋、國慶黃金周。然而,中國幅員遼闊,長假是考量偏鄉勞動人口設計,至於一日生活圈的台灣,有沒有必要挪動那麼多長假?值得省思。
謝金河指出,密集的連續假期,會造成交通大堵塞、飯店房價倍增,人擠人;還有,疫情前台灣每年出國人次高達1710萬,今年可能會超過,國外旅遊也會帶走國內的內需,對今年的經濟恐怕更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