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為國家,死為國家,平生具俠義風,功罪蓋棺猶未定;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亂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後人評!」。章士釗先生贈戴雨農將軍(黃埔六期)的輓聯。
孫元良的評價類似戴笠,正反評價互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負評皆無史實根據,如同中共早期對參與內戰的黃埔將領皆如出一轍,尤其對張靈甫衊其為美帝資本主義走狗,戴雨農為希特勒祕密警察頭子希姆來,最令人遺憾。但中共別忘了,這兩位將軍對八年抗戰都做出重大的貢獻。
再者戴笠35年就墜機身亡,根本沒機會打內戰;至於把「南京保衛戰」慘敗的帳,算在孫元良頭上,並譏諷他是「飛將軍」不啻「郢書燕說」般可笑,連日本軍方文件都述及孫部頑強反擊的經過。所以真正該負責的是最昏庸總指揮官唐生智,此戰正如明萬曆年間最慘烈敗仗「薩爾滸之戰」,完全是錯委「無能庸碌」之輩的楊縞為統帥所致,以上皆有史實可供查考。
孫元良將軍的三大戰績
1924年,孫元良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投考黃埔,其學歷在同學中算是前段班的佼佼者,見菁英薈萃《黃埔一期學歷篇》。孫參加過二次東征戰役,1927年攻克南昌後,即東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炮兵科就讀,歸國後任教導第一師炮兵營長及第二師第七團團長,歸納其親自指揮的重大戰役概括有三。
第一是1932年上海的「一二八事變」,這場由日本海軍所引起的衝突,孫當時擔任88師259旅旅長奉命堵截日軍進犯,孫身先士卒英勇奮戰,終於擊潰敵軍確保「廟行鎮」的安全,此役孫獲得寶鼎勳章,旋即榮升該師師長。
第二:1937年的「八一三淞滬戰役」,孫的88師被日軍稱為「可恨之敵」,因其竟堅守閘北陣地高達一個多月,致日軍損失超乎預期的重。最後孫擔任掩護大部隊撤退的斷後任務,並留下一個團(加強營)藉以欺敵並顯示抗戰決心,孫元良親自把命令交給謝晉元團附,這就是名留青史的「八百壯士」,讓青天白日國旗飄揚在「四行昌庫」,全國民心備受激勵,國際視聽紛表欽佩。是役孫元良晉升中將軍長。
第三:1944年底,日軍突然進犯貴州獨山,意圖進犯僅一百多公里的陪都重慶,在萬分危急之際,孫奉命率先鋒部隊1000餘人,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趕赴戰場,火速將日軍趕出貴州收復獨山等地,解除了重慶的威脅。此役讓孫元良獲得軍人最高榮譽「青天白日勳章」。由以上事蹟可以分析出孫怎麼可能會是「飛將軍」?何況蔣的情報來源眾多,孫豈能矇騙謊報戰功而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所謂黃埔一期是「天子門生」,這句「褒貶各半」的評價,其實並不公允,在主客觀因素上第一期是蔣介石親任校長故每日朝夕相處,出生入死共榮共辱,革命感情自然深厚。再試問在那遍地烽火年代,有哪些高學歷的年輕人肯放棄安穩的工作環境,投身冒險犯難危機四伏的黃埔?相信這645位年輕學子,沒有任一人會料到有朝一日會「出將入相」,因為在戰場上誰都無知道「明天和死神」誰先來?看看黃埔校園東江陣亡烈士墓內躺著516位英靈(1-3期學生),就豁然開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