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時任台南市長的賴清德在接受國民黨市議員質詢時,提出了「親中愛台」論;去年的九合一大選後,積極競選民進黨主席的賴副總統又拋出了「和平保台」。自詡「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是不是自相矛盾?在中國軍事威脅有增無減的獠牙底下,「親」要怎麼「親」、「和」又要怎麼「和」?
「親中愛台」論引發社會討論後,賴清德更進一步表述,一味地反對中國並不理性、保持台灣主體性亦不代表要反目成仇;「親中愛台」係指以台灣為核心,雙方平等的地位為前提,向中國遞出橄欖枝。在民進黨內建的反中、抗中DNA下,提出這種「離經叛道」的論述尤其大膽,但也足見早在劍拔弩張的「抗中保台」之前,賴清德便動見觀瞻希望透過交流來促進和平發展。雖總有膝蓋無力的人會說「台獨」就是在挑釁中國,好比烏克蘭欲加入北約而激怒俄羅斯,這完全是「倒果為因」的謬論。
早在2016年,蔡英文總統就提出在「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的基礎上發展兩岸交流的善意與承諾,所以從「親中愛台」到「和平保台」,賴清德不過是在蔡總統的路線上延續立場並與時俱進,都是以維持台灣主體性為綱領;然而雙邊有一方無法「和平」、「對等」、「民主」並交流「對話」,大家都感到十分遺憾。現在「部分人」批評「和平」就是民進黨拋棄「抗中」的神主牌,但這些「部分人」卻也是大聲疾呼「票投民進黨、子孫上戰場」的同一群人;不論是「抗中保台」或「和平保台」,民進黨從未煽動要與中國兵戎相見,把「抗中」跟鼓吹戰爭劃上等號、「和平」與卑躬屈膝相提並論,司馬昭之心不言而喻。
去年蔡總統在國慶講話提出「四個堅持」,在年底的兵役延長也強調「備戰才能夠避戰,能戰才能止戰」,若不是台灣鄰近有個虎視眈眈、以武力併吞為終極目標的政體,我們又何必一再重申「愛台」或「保台」立場?要「親」要「和」,都必須在對等的立場並有對話的交流,賴副總統以台灣主權為尺規、勾勒兩岸人民所企望的和平。雖不討綠營支持者的歡心、賴的「質樸無華」也經常惹人非議,但實事求是的務實性格、和總是直球對決的坦率便是「賴神」的魅力所在。
*作者為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