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谷歌發佈聲明,決定退出中國大陸市場,原因是「遭受中國駭客攻擊」以及不想再跟從中國政府實施損害言論資訊自由的「網絡審查」。
不過,谷歌一直嘗試透過不同方式進入中國市場。谷歌現在於中國有數百名員工,於上海、深圳、北京均設有辦公室,近期亦創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與不同的組織、企業研究不同的人工智能技術。
近期,谷歌透過與其他公司合作,推出不同的應用程式,例如文件管理程式Files Go、谷歌翻譯和在微信小程序「猜畫小歌」,早前又宣佈對中國網上零售網站京東(JD.com)投資5.5億美元。
但谷歌可能為了進入中國巨大的市場而「打倒昨天的我」,人權組織「國際特赦」中國研究員潘嘉偉認為,如果谷歌真的如報導所言在中國推出審查搜尋器,這將會是「互聯網自由黑暗的一天」,呼籲谷歌懸崖勒馬,又指谷歌如何保障用戶私隱也存在疑問,質疑谷歌會否為求合作而出賣用戶資料。
路透社評論文章形容谷歌此舉看起來「邪惡」和「具風險」,可能會適得其反,但這個搜尋器可能是谷歌大力進軍中國市場的一步,繼而爭取中國政府解除應用程式商店的限制或讓谷歌提供雲端服務。
文章分析認為,中國政府希望從谷歌獲得人才與人工智能技術,但估計不會容許谷歌打擊到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地位。
進入中國要跨的欄
西方科技、互聯網相關的企業要走入中國,很多時候需要某程度上配合中國政府的政策而進行審查。
針對專業人士的社媒領英(LinkedIn)則進入了中國市場,並配合中國政府進行審查,雖然曾經短暫受外界批評,但整體來說對領英沒有構成重大影響。
蘋果為了進入中國市場,也曾按監管部門要求,從中國的應用程式商店下架多個程式,這些應用程式大多是為客戶提供「翻牆服務」的VPN程式。
社交媒體公司臉書這幾年積極斡旋,多次表達想進入中國的意願,但至今仍然未獲中國開綠燈。臉書早前在中國申請註冊子公司建立「創新中心」,但這家子公司的企業信息僅出現在中國官方系統一陣子就被刪除。
除了需要得到中國官方認證之外,這些公司還會面對中國國內已經被不同大公司壟斷的市場。
例如,谷歌搜尋器就算進入中國市場,也未知能否挑戰中國搜尋器巨頭百度。一些觀察人士認為,如果谷歌搜尋器同樣是實行嚴厲的審查,也只會被視為「第二個百度」,在中國用戶間,未必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