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北市議員羅智強在近日傳出將投入台北市大安區立委的選戰,引發輿論的熱烈討論。有論者認為他應該繼續耕耘桃園,參選國民黨艱困選區的立委;但也有人認為羅智強要參選哪裡是他自己的權利,不必有過多的枷鎖套在他的身上,兩種觀點都有其道理以及擁護者,其實都沒有錯。只是,若從這幾年來國民黨在野後於立法院表現屢屢令人失望,以及國民黨急需活水新陳代謝的現況來看,筆者私心認為,像羅智強這樣具有議題攻防能力的人才,最後一定要進入立法院為國民黨注入戰力,所以勢必得給予他較有機會勝選的地區參選,才能保證他的長才不被浪費。
或許,從立法院總體席次的層面考量,讓較強的人選參選艱困選區是比較明智的做法,但這樣作相對的也可能犧牲掉優秀的戰將人選,並且只會讓相對平庸的人在優勢選區中搶破頭,但最後還是讓沒那麼合適的人選進入國會。而且,筆者認為,席次多遠不如戰力強來的重要,回想起2008年的民進黨,那時正因為陳水扁的貪汙案件延燒,導致推出來的總統候選人謝長廷不只在大選中慘敗,立法院的席次也只剩下慘澹的27席。但,民進黨有從此就開始一厥不振嗎?很顯然是沒有,而且在2012年的中央選舉中,很快就又恢復元氣將席次拿回至40席,甚至在2016年取得68席的過半成果。
民進黨在短短幾年間東山再起憑的是什麼?他們憑的就是常常把國民黨壓著打的優秀立委戰力,不僅是對議案進度的掌握或者是杯葛法案的時機,民進黨籍的立委們都能靠著僅有的劣勢人數,造就出最大的政治效益。還記得2012年民進黨為了阻擋美牛進口,足足霸佔立法院五天之久,又或者是更遙遠的2007年,立法院審查中選會組織法草案時,民進黨還因為杯葛、霸占主席台而能躍上國際版面,這都凸顯出民進黨就算席次不多但卻各個能打敢戰。
根據過去國民黨所做的統計就顯示,民進黨在野的八年就至少霸占立院主席台接近百次之多,並且有過兩千餘次的阻擋法案紀錄。儘管筆者不認同民進黨這樣的行為,但也不禁讓人對他們直感佩服,佩服他們能以極不對稱的人數對抗國民黨,以取得民眾最多的關注。反觀國民黨自在野以來,立法院黨團就一直欠缺能言善戰的立委,不管是質詢或者是杯葛的戰力一直都疲弱不堪,連在2020年占領立法院議場,都在短短一天內就草草結束,各種杯葛的措施也遠遠不及當年的民進黨。
所以立法院的席次多寡或許重要,但有戰力的立委更重要,確保強的人才能進國會才是所謂「提對的人」。如果提名羅智強去挑戰艱困的地方,例如:桃園的八德、新屋或觀音這些選區,不是說他絕對不會贏,只是若他最後仍惜敗,那豈不是糟蹋人才?尤其,羅智強當初拿下大安、文山區第一高票,打破近幾年來全國議員最高票的紀錄,這完全足以顯示出他對議題攻防的能耐,以及具有空戰上的高度優勢,如果這樣的戰將無法進入立法院豈不可惜?因此,「戰力強所以要挑戰艱困選區」不應成為羅智強不能參選大安區的理由,反而是戰力強的人選應該要確保一定能進入立法院,才是正確的提名策略。
*作者為前國民黨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