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湧觀點:海洋暖化與海洋生態危機

2023-02-19 05:50

? 人氣

澳洲大堡礁陷大規模白化危機。(美聯社)

澳洲大堡礁陷大規模白化危機。(美聯社)

壹、聯合國2000年正式實施全球海洋觀測網

地球海洋是太陽系唯一躍動的藍色心臟,對居住人類與生物來說都至關重要。自1998年聯合國開始籌建全球實時海洋觀測網(Argo),以便長期、自動、實時和連續獲取大範圍且深層之海洋資料。該計劃於2000年正式實施以來,包括美國、澳大利亞、法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中國在內約40個國家和團體在全球海洋共布放1.4萬個以上的Argo浮標,因而實現全球海洋中上層的實時觀測,是目前獲取海洋的氣候狀態信息的主要來源,被廣泛應用到物理海洋學的各領域,如海氣相互作用、海洋環流、年際變化及聖嬰現象等,還能用於直接計算全球海洋熱含量,已成為海洋和大氣研究中重要的資料來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地球海洋覆蓋地表面積達71%,平均厚度約4,000公尺,共儲存地球上97%的水資源,大氣總質量僅約海洋總質量的0.36%,難怪阿波羅號上太空人看地球像顆「藍色大彈珠」。由於海水的比熱遠大於大氣與陸表,海洋具有極強熱儲存功能,是地球大氣的調節器。國際期刊《大氣科學進展》2022年3月發表研究,表示最近100多年來,地球系統尤其海洋大量「困住」熱量,因而驅動全球暖化,這些能量有90%以上都存儲在海洋中,因此也可以說海洋暖化實際上就等於全球暖化。2021年海洋溫度連續6年打破記錄,研究也發現海洋和地球系統仍在加速吸收熱量,尤其造成深海暖化持續加速中。人類正遭受地球暖化的嚴重後果,但很少人關注海洋暖化。2022年海洋溫度是人類史上有記錄以來最高溫,科學家估計,2022年海洋升溫能量相當於每秒水下引爆5枚原子彈,因此擔憂海洋暖化將導致失去調節地球氣候的能力,使全球極端天氣越發難以控制。

貳、海洋熱含量與海洋熱浪天數急速增加

2018年8月16日科學雜誌「自然」的一份研究指出,即便人類把全球暖化控制升溫在2℃以內,海洋熱浪頻率、強度與持續時間依然會大增。相較進入21世紀以來奪走數以萬計人命的陸上熱浪,海洋熱浪受到的關注程度非常低。但持續性的海面溫度上升,同樣會造成災難後果。2013年美國加州外海的海洋熱浪水溫異常上升6℃,且持續超過1年,被稱為「水泡」(TheBlob)的海水升溫,讓有毒海藻暴增,導致捕蟹業停擺,海獅、鯨類與海鳥死亡。

2019年3月4日英國衛報指稱,全球暖化導致海洋均溫升高,科學家首次針對海洋熱浪進行全球系統性分析,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定義,連續5天氣溫高於歷年溫度平均值5℃以上,即稱為「熱浪」。研究發現發生海洋熱浪頻率越來越高,且持續時間越來越長,與1925~1954年相比,截至2016年的30年間,熱浪天數增加了50%以上。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持續增加,目前二氧化碳濃度已達200萬年來最高,導致全球暖化愈趨嚴峻;2023年1月10日歐盟氣候研究組織「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表示,歐洲、中國等地夏季極端高溫,導致2022年成為史上第5熱年份,不僅氣溫升高,連100公尺深海水也愈來愈熱。美國聖湯瑪斯大學氣候研究員亞伯拉罕說,2019~2022連續4年海洋熱含量均創新高;海洋熱含量是指海面下2,000公尺所吸收並儲存的熱量,可以反映出受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影響。2023年1月紐西蘭氣象局海洋學家蘇薩說,南島南部周圍水溫遠高於正常,峽灣地區溫度比正常高6℃,南島西岸水溫則高出均溫4℃,這種海洋溫度會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重大影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