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日前接受財經媒體《CNBC》訪問時指出,她將會在3月訪問印度,屆時將和印度商討半導體供應鏈合作的問題。對此,資深媒體人陳鳳馨於節目《Yahoo TV 風向龍鳳配》中指出,從過去美日半導體大戰分析指出,印度的半導體產業將會是台灣很大的競爭者,甚至某種程度已替代台灣。
陳鳳馨表示,雷蒙多已多次表達,美國半導體產業高度依賴台灣晶圓代工,這個狀況會造成美國國安危機。「雷蒙多純粹從商務的角度來講,兩岸若發生戰爭,甚至於如果台灣與中國統一的話,對美國而言,從開站到結束,他們都沒辦法取得適當的半導體來源。對美國汽車產業、國防產業、乃至於未來AI、雲端等業務,高科技發展都會受到重挫。」
美國要如何解決「國安問題」?陳鳳馨認為,美國派軍隊至台灣防守並不划算,因此「找到替代台灣的地方」是更好的解法。「美國花了很大的力氣,要台積電、三星到美國設廠。美國非常清楚,自己的半導體環境沒有那麼好,一方面人才嚴重不足,一方面沒有完整的供應鏈群聚效應,很難在這種情況下降低其成本。」此外,美國也沒有最下游產業,以至於半導體生產完後,沒有辦法組成終端產品。
陳鳳馨指出,半導體是整個大型3C供應鏈的其中一環,不可能將其抽離,單獨建立半導體產業,「最終的產品,其實就是半導體市場。目前中國是最大市場,若要與中國完全脫鉤,要找的是一個更大的市場。且這個市場不但要可以做半導體,所有下游供應鏈,都必須要有聚落效應,這個市場才有可能與中國競爭。」
陳鳳馨:印度不缺人才半導體人才,發展不容小覷
美國與印度的合作變數仍多,但若分析其最好的狀況,會對台灣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陳鳳馨指出,蘋果已承諾在未來10年內,要把30%至35%產品組裝業務移到印度。有了技術後,若美國往其他零組件發展,半導體所需的市場將會逐漸成形,「半導體產業最需要的其實是人才,而印度並不缺人才。」
陳鳳馨說明,過去日本半導體獨霸全球,美國便決定與日本談判,要求日本開放國門,每年固定進口15%以上半導體晶片,並要求日本分享其技術專利,最終打敗日本半導體產業。當時日本選擇扶植韓國;美國則認為美國當地缺乏半導體人才,且建廠花費過多,因此決定扶植台灣。「若不是美日半導體大戰,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能不能成功,恐怕還是個未知數。」
陳鳳馨指出,當時台灣產業政策正確、擁有大量人才,且已擁有許多產業聚落,使美國扶植成功。因此當美國提出和印度合作時,陳鳳馨第一反應是其基礎建設的不足,以及物流等問題都還非常嚴重,就環境而言,並不是一個適合發展的地方;「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印度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好的環境,包括它有印度及美國雙方政府鼓勵,且有很多企業躍躍欲試。」此外,印度有足夠的人才,如果在基礎建設上能有所改善,那印度半導體產業發展不容小覷。
陳鳳馨表示,若從20年後回頭看印度,此刻印度的半導體產業將會是台灣很大的競爭者,甚至某種程度已替代台灣。反觀台灣已不是被扶植的半導體生產國,而是不斷被挖走的地方。因此台灣要思考的是,下一代產業是什麼?「沒有下一代產業,就沒有經濟發展動機。全球最夯的話題,包括AI、腦機介面等,都可能對全世界產生重大影響,台灣的下一個產業為何?台灣要好好培養下一代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