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亞馬遜等許多科技公司紛紛踏入傳統銀行業,未來銀行業將大洗牌,20年後許多傳統銀行會消失。」這是星展集團執行總裁高博德(Piyush Gupta)在5年前訪台時受訪的預言。新冠疫情加速了各行各業數位轉型,在高博德的帶領下,星展轉型為一家提供金融服務的科技公司,並成為哈佛商學院針對數位轉型的最佳個案探討。
儘管去年美國聯準會啟動激烈的升息循環,股市表現不佳,新加坡星展集團(DBS)去年淨利成長20%,達新幣81.9億元(約新台幣1859.1億元),股東權益報酬率15%,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綜合5年來年化股東權益報酬率達18%,在全球前50大銀行中,星展名列第一。星展集團市值為新幣930億元(約新台幣2.1兆元),排名全球前30大。
新冠疫情期間,星展集團透過併購與投資持續擴張市場,2020年併購印度Lakshmi Vilas 銀行,2021年投資深圳農商銀行13%股權,2022併購花旗台灣消金業務。星展(台灣)預計今年第3季完成與花旗台灣消金業務的整合,屆時星展銀行(台灣)的信用卡及無擔保信用貸款將成長4.3倍,財富管理資產規模成長3.5倍,活期存款成長4.7倍,躍升台灣最大外銀。
星展集團獲利比台灣6家金控總獲利還高
回顧1997亞洲金融風暴前,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曾說,當時台灣的三商銀、兆豐等銀行,與新加坡星展、華僑、大華銀行在總資產、放款、存款與股票市值等規模差距不大。亞洲金融風暴後,各國銀行業大整併,新加坡一家星展銀行獲利曾一度相當於全台的銀行業總獲利。這幾年,台灣的銀行業獲利成長,情況才改觀。
新冠疫情期間,台灣的金控公司獲利大洗三溫暖,拜股市大漲之賜,多家金控公司2021年獲利創下歷史新高;隨著俄烏戰爭爆發,股債市動盪,防疫險巨額理賠,國內金控公司2022年獲利大縮水,全體金控獲利約新台幣2832億元,較上年衰退逾51%。
走過25個年頭,星展透過併購與數位轉型,快速擴大版圖,以去年為例,一家星展集團獲利比台灣前6大金控獲利加總還高。
在強烈的危機意識下,星展自2014年起推動數位轉型,目前有600多位資料科學家、機器學習工程師,逾1.8萬員工受過資料分析訓練。高博德睽違5年後首次訪台時強調,「相較於其他傳統銀行,星展比較像是科技公司。」
危機帶來轉機。星展集團在疫情期間,大力推動數位創新服務,包括數位交易平台(DBS Digital Exchange)、運用區塊鏈技術的跨境支付平台(Partior),以及投資成立全球碳權交易平台(Climate Impact X)。星展大幅應用AI優化業務提升效率,為客戶提供客製化投資理財建議,招聘新進人員也透過AI篩選履歷表,提升招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