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長照,我選擇一條更難的路走—《關懷的力量》選摘(2)

2023-03-01 05:10

? 人氣

長照示意圖。(資料照,謝孟穎攝)

長照示意圖。(資料照,謝孟穎攝)

如果問我,新北仁康醫院轉型再轉型,到今天成功了嗎?我會老實回答:「並不算太成功,還需要再努力」。經營長照,我選擇一條更難的路走,對我來說,「利他」之責,永遠大過「利己」,只要我披上白袍的一天,「濟世」絕對不能忘,醫院的存在,就是一種企業社會責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新北仁康醫院從民國一百年開業以來,非常辛苦,直至民國一百一十年,才總算轉虧為盈,攤開報表,可以發現,在健保制度不利地區醫院發展、長照政策推波助瀾之下,護理之家的營收獲利,確實是比醫院來得好多了,十年下來,醫院的醫療部門營收幾乎都是紅字,反而要靠護理之家來支撐。

醫院之所以不賺錢,主要是因為這塊地是租借的,每月租金是固定成本,少不了;其次,我們的藥物及器材無法像大醫院一樣以量制價,支出成本壓不下來;還有,護理人力嚴重缺乏,無法擴充更多的床位,難以增加收入,另外包括病人習慣往大醫院跑、健保「同病不同酬」、總額給付偏低等,不利因素全湊在一塊,不斷擠壓醫院生存空間。

很多人建議我,把醫療部門當成是長照的服務單位,也就是保留甚至擴大經營賺錢的護理之家,放棄或大幅縮減虧損的醫療部門,這樣經營起來比較輕鬆。

擁有醫管專業背景的女兒淑儀,常常勸我留護理之家、收掉醫療部門,但我遲遲不肯同意,我們父女意見不合,常有口角,個性溫順的淑儀,爭過好幾次,慢慢地她就不表達意見了,她知道怎樣都講不過我。

我當然知道經營企業一定要有獲利,但是我的天職是醫師,我必須把「濟世」視為最高指導原則。

我之所以堅持要保留醫院醫療部門,有幾個原因,第一,我年近八十歲,救死扶傷行醫逾五十年,熱情不減,迄今仍每日為病患看診,很多以前在台北仁康時期的老病人,經常從臺北信義區長途跋涉到新店來找我看診,對我來講,醫院有一部分是慈善事業,醫師有一半是在做社會公益,和商業經營的思維不全然相同,不能因為不賺錢就不服務,而是應該多多站在服務病人的角度去思考。

20200926迦南身心障礙療養院專訪、身障、身心障礙、長照示意圖(謝孟穎攝)
長照示意圖。(資料照,謝孟穎攝)

其次,在門診過程中,我可以第一線接收病人對醫院、護理人員的反映和評價,更快發現醫院經營的問題,直接滿足家屬的需求,得到病人的信任,為民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身為一位醫院經營者,我比一般人更早意識到地區醫院消失問題的嚴重性,我必須負擔起社會責任,讓原本健全的社區醫療安全防護網,不至於崩壞、瓦解。

二十七年前,健保制度上路後,民眾開始習慣往大醫院跑,就算住家附近的地區醫院招牌悄悄熄燈,人們可能沒有太大感覺,只會當作是一種社會變遷的必然現象而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