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伸觀點:台灣「職業籃球」起草,太多「看不見秘密」

2018-08-10 10:33

? 人氣

細節「問題多多」

籃球職業化有太多細節需要克服,政府願意「相對補助」幫助職籃上路,就能克服大多數企業球隊卻步和停滯,因為在現有SBL基礎上就能走上職業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雙洋將根本不是問題,兩人總薪資三萬美元(月薪)不是問題,雙洋將身高加總405公分上限也不是問題,洋將上場節數限制更不是問題。

CBA中華職籃每隊四名洋將,同時兩人上場,有打過NBA一線洋將,有來自肯塔基大學中鋒好手,但本土球星東方介德+鄭志龍都拿過MVP,周俊三+顏行書包辦四年助攻王,李雲光拿過兩季抄截王,蔡福財當年三分球命中率相當夠水準,本土球員發揮空間和對抗強度+球技+信心逐年提升,這就是激勵和進化。

我們不需要被大陸CBA、日本和南韓職籃對洋將的限制牽著走,那些在洋將身高和總和、上場限制做文章的衡量根本不是重點。真正重點是:比賽要精采好看,對抗性要強,團隊要好,個人能力要提升,營銷戰略要正確,這取決於教練執教能力和球員努力,取決於球團文化+營銷管理人才,不是在洋將身高+上場節數上設限。

SBL委員會必須抓到重點,丟棄球團私人成見。體育署必須下猛藥+政策支援,不能只是因應情勢。球團企業必須改變營銷思維用對人才,不是害怕,台灣籃球職業化才有更好契機。

◎加入風運動粉絲專頁,帶你掌握更多國內外體壇動態

◎加入風運動LINE,嚴選好文一次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