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設定「史上最保守」經濟成長目標,傳遞出哪三種信號?

2023-03-09 18:00

? 人氣

樂觀的第二個原因是低基數效應。莊太量介紹,2020年中國經濟放緩,實際成長2.2%,2021年強勁復蘇,達到8.1%,這兩年平均成長率為5.1%;同樣的模式,2022年成長受挫,為3%,如果2022和2023兩年的平均成長率在5%左右,那麼今年的實際成長率將會是7%。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兔子

信號二:困難不少,後遺症強

經濟學家如此樂觀,但政府為何設置如此保守的目標?

因為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後遺症不容小覷。高強度防疫貫穿去年一年,財政刺激的增量是往年財政安排中沒有的,同時中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而減稅減費,樓市萎靡造成政府賣地收入減少,「一增兩減」下,地方政府財政吃緊。

「兩會」上公布的預算案透露,對於未來一年的賣地收入,預期仍然低迷,土地出讓金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在2022年大幅下降超20%,縮水至7.8兆元,而2023年此項收入也僅預計微增0.4%。

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勉勵地方政府著力保持經濟成長,今年卻要求他們防止債務累積,點明一些地方政府預算不平衡很嚴重。

李子謙認為,消費強勁復蘇的勢頭終將消退,在中短期,最關心的是固定投資能否恢復,其背後的主要驅動力是基礎設施、房地產和製造業。其中今年樓價即便上漲,但反彈動力也主要是二手房交易,並非新房建設和銷售,而促進固定投資的恰恰是後者。

這體現出地方政府的困局——政府高價出售土地,以獲得財政收入,資助公共投資。如果嚴厲監管房地產行業,政府收入大受影響;如果監管不到位,該行業累積大量債務,容易造成金融風險。

因此,長遠來看,中國的地方政府可能不得不尋求其他財政收入來源,比如房產稅,以抵消房地產市場的波動。

中國醞釀在全國範圍內徵收房產稅已有十多年,但面臨著包括地方政府本身在內的利益相關者的阻力,他們擔心這將侵蝕房產價值或引發市場拋售。

本次「兩會」上還沒有出現任何關於房產稅的討論聲音。

馬化騰、馬雲、李彥宏
較低的經濟成長目標可能意味著政府不會放鬆之前的監管措施,這對互聯網和房地產巨頭不是好消息。

信號三:監管不放鬆,刺激不盲目

雖然有上述困難,但5%的目標定得足夠低,再加上今年前2月已經實現可觀的復蘇,以及財政赤字適度增加和計劃發行的3.8兆元國債,這些因素都為中國政府留足容錯空間。

這個空間用處很大。

李子謙認為,從外部看,它給予政府很大靈活性應對任何「黑天鵝」事件,比如另一起類似「氣球門」的事件。

從內部看,今年是習近平的第三個任期,是新總理李強的第一個任期,特別是李強,他需要空間來證明自己。

在經濟層面,這個空間可以用於來解決結構性問題,而不是盲目地刺激經濟,加重已有問題,比如地方政府的高額負債。

「兩會」期間,官方的發言也透露這一意圖。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5%左右的預期目標符合經濟運行走勢和經濟發展規律,也有利於引導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因此,市場並不能指望政府在現有政策組合之外進一步加強對樓市的支持。政府工作報告再次警告要防止該行業的「無序擴張」,這表明去槓桿仍將是主題。

「相反,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強對經濟的控制,比如剛剛發生的金融監管機構改革(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數據局等)。」李子謙稱,3月13日候任總理媒體見面會可能會釋放一些信號,不過實質政策可能會在二十屆三中全會上宣佈,預計在2023年第四季度舉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