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隨著中共內部歷時數月的政治博弈接近尾聲,習近平已經鞏固了自己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地位。習近平料將在上周開始國家主席的第三個任期,幾個月前他剛剛贏得了黨內對他繼續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支持,而目前從與歐洲的政治關係到經濟數據等,中國的許多指標都在轉向負面。
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的歷史學家Michael Auslin說,有關圍堵的措辭顯示出習近平「不受政治氣候的束縛」,同時呼應了中共官員將中國定位為受害者的長期傳統。Auslin說,如今中國軍事力量強大,習近平似乎在說,「他們把我們逼到了這一步,(但)我們並不打算迴避挑戰」。
在之前的氣球事件中,美國迅速駁斥了中國聲稱該氣球是一種無害的天氣監測設備的說法,並用一枚響尾蛇(Sidewinder)飛彈擊落了美方所稱的這一間諜飛行器。在隨之而來的新一輪相互指責和尖銳言論的背後,雙方都擔心兩國仍處於走向未來實際武裝衝突的軌道上。
氣球事件發生後,美國推遲了最有助緩和兩國關係的嘗試,即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原本的訪華計劃,美中雙方當時都認為這一訪問是重開兩國溝通渠道的關鍵一步。美中溝通渠道在川普執政時期已經縮小,隨後在新冠疫情期間以及台灣問題引發的緊張局勢下幾乎完全關閉。
習近平的最高外交特使王毅則出訪歐洲,並在每一處到訪之地都嚴厲抨擊美國。作為回應,美國拒絕了北京方面提出的通過談判來結束烏克蘭危機的12點聲明,認為這是一個只有莫斯科方面才會喜歡的提議。布林肯還公開警告中國不要助燃烏克蘭衝突,稱美國有情報顯示中國正考慮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武器援助,比如無人機和其他軍械裝備。
美中兩國政府的大部分言論措辭似乎是為其國內受眾設計的。
習近平日前出席了全國政協的一次會議,向匯聚一堂的有政治背景的的商業領袖們發表了指責美國打壓中國的講話。這些商業領袖正在艱難應對25年來最糟糕的經濟前景,包括GDP成長5%的目標。
對美國來說,氣球入侵顯示出中國的膽大妄為,需要對此做出強硬的回應,而且該事件起到了讓國會共和黨人與兩黨在安全問題上的鷹派人士同仇敵愾的作用,這些鷹派人士希望拜登對中國採取更加堅定不妥協的立場。
上上周,眾議院的聽證會就一系列問題向拜登政府官員施壓,包括加強對向中國公司轉讓半導體技術的控制,封禁中國社交媒體應用TikTok,以及懲罰中國向墨西哥出口化學品的做法,這些化學品流入墨西哥後被用於製造芬太尼。接下來,美國國會正準備對在華投資的美企施加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