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九二共識為台提出 是「兩廂情願」

2015-04-29 12:35

? 人氣

馬英九總統29日視導陸委會(蘇仲泓攝)

馬英九總統29日視導陸委會(蘇仲泓攝)

馬英總統29日藉辜汪會談22周年視導陸委會,重新闡述九二共識內涵。馬英九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形成背景強調,此一概念源自前總統李登輝1992年主持國統會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而來,隨後由我方提出、對岸接受,此一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政治基礎,「是兩廂情願,不是一廂情願」。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國共論壇將於本周登場,鑑於在野黨近日對兩岸關係再次提出諸多質疑,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最新提出的兩岸政策論述中仍未接受「九二共識」,馬英九藉辜汪會談22周年時機視導陸委會,對九二共識的形成背景和內涵做出新的闡述。

馬英九說,所謂「九二共識」,就是兩岸在1992年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對台灣最大的意義,就是兩岸對最敏感的「一個中國」問題,終於找到了1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政治基礎,「而且是兩廂情願,不是一廂情願」。

馬英九強調,我方表述「一個中國」,必須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當然就是中華民國」,而不是「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

為證明九二共識 馬搬出李登輝、黃昆輝

針對在野黨質疑九二共識為中國要求台灣接受的政治前提,馬英九搬出李登輝及台聯黨主席黃昆輝為證說,1992年8月1日,李登輝主持國統會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即「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隨後在當年10月底兩岸兩會的香港會談中,兩岸對「一個中國」表述方式未獲共識,我方便在隨後提議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獲得對方同意。

馬英九說,兩岸兩會此一「求同存異」的共識,與李登輝主持國統會通過的「一個中國的涵義」,幾乎完全一致;由此過程也可以了解,「九二共識」不是由大陸提出,強迫我方接受,而是由我方提出,大陸同意接受,「當時總統是李登輝先生,陸委會主委是黃昆輝先生」,這一段歷史,不容否認;而在2000年4月,陸委會主委蘇起用「九二共識」4個字來表述這個共識,也獲得兩岸多數人沿用至今,中共並從十八大起將「九二共識」正式列入中央文件中。

對於多位在野黨曾提出不同看法,馬英九說,國內部分人士希望建立新的兩岸論述,例如4年前蔡英文競選總統時提出的「台灣共識」及「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主張,謝長廷提出的「憲法共識」、「憲法一中」或「憲法各表」等,雖然努力凝聚新的共識,但在台灣內部及兩岸溝通過程中,都沒有同時獲得台灣社會與大陸方面的認同,迄今無法取代「九二共識」。

馬:九二共識可以解決問題

馬英九說,九二共識有3大特色,1是「九二共識」立足於中華民國憲法,「一中各表」反映憲法對兩岸關係的定位,也就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是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體現,有利於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與台灣的尊嚴。2是「九二共識」是我方主動提出、大陸當局決定接受的共識,兩岸能在「一個中國」議題上達成難得的政治交集,雙方都要用心珍惜,不要偏離。3是「九二共識」是通過檢驗、務實可行的共識,7年來經驗證明,「九二共識」為兩岸帶來各種和平紅利,國內民意可以接受,國際社會更認為對維護區域和平有幫助,目前其他的主張缺乏具體內涵與實踐方法,難以獲得台灣、中國及美國等各方的認同與信賴。

馬英九強調,從23年來兩岸互動經驗證明,雙方遵守「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穩定前進;有一方不遵守,兩岸關係就動盪倒退;兩岸關係的發展,與「九二共識」相合則旺,相離則傷、相反則盪。他表示,「九二共識」不是萬靈丹,但確實可以解決問題、維持現狀、帶來和平與繁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