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MBA的時候,我一度很著迷於研究槓桿收購(LBO,Leveraged Buyout)的金融模型,因為要了解一家企業的現金流和本徵價值,以及用不同方式融資給這家企業所造成的回報率影響,沒有比建立和把玩槓桿收購金融模型更能夠快速全盤理解的了。
我甚至一度玩過火,接受學校私募股權俱樂部的請託,為他們舉辦的72小時私募股權競賽製作了一個槓桿收購案例,在案例中我假想收購當時財務數字尚佳但股價一路走低的奢侈品牌Coach,所有的財務數字以及人事組成都使用當時最新的資料,並提供了大量公開可得的奢侈品市場調查。參加這個競賽的八支團隊對於案例本身都給了相當正面的回饋,至今仍有已經畢業的校友在遇到我時,會特別提到當年我設計的那個槓桿收購案例。
但我並沒有轉往私募基金的職業路徑,而且這個專欄主題畢竟是風險資本,所以雖然偶爾我會在專欄中提到槓桿收購,但從沒想過有一天會寫這個主題——直到父親節當天。
「我正在考慮把特斯拉以$420的股價帶下市,需要的資金已經找齊。」
上面是鋼鐵人莫斯克在父親節當天的推特發文,根據他的廣大粉絲肉搜,這個推文是在他飛往雷諾市的飛機上發出的。消息一出,特斯拉股價立刻從$340左右大漲11%來到$380左右。
但$380離莫斯克宣布的$420目標收購價還有一段距離,看起來華爾街並不相信這個下市案能夠順利完成。事實上如果仔細檢視融券餘額變化,可以看到整個11%幾乎都是空方在消息一出後被迫回補所造成的股價提升,並不是反應下市案的成功機率,果然在接下來的兩個交易日(直到本文截稿當天),股價已經回跌到莫斯克推文之前的水位。
單就股價變化來看,華爾街顯然認為以$420股價下市的成功機率很低,但媒體仍然紛紛以「史上最大槓桿收購」之類的標題瘋狂報導。過去槓桿收購案金額最高的,是在金融風暴前由私募大手KKR和TPG聯手併購德州能源公司TXU Corp,當時交易總額為450億美元。對比特斯拉,如果單純以股權總值計算,$420股價對應到的是700億美元的價碼,的確比450億美元高了一大截。不過以槓桿收購的角度來說,真正的交易金額是企業價值(EV,Enterprise Value),以特斯拉負債累累來說,企業價值肯定比股權總值更高,因為必須包含反應超額現金水位的淨負債(Net Debt)在內。
企業價值=股權總值+淨負債
上表是特斯拉第二季末的資產負債表,約當現金(Cash & Cash Equivalent)為$2.236B,長期債務(Long-term debt)為$9.513B,其他長期負債(Other long-term liabilities)為$2.607B,因此我們可以約略計算出淨負債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