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中華民國面對斷交風險時,總會有人問下一個斷交的國家會不會是梵蒂岡?答案很明確:不會!
教廷(官方國名聖座,坊稱梵蒂岡)是中華民國目前唯一一個歐洲友邦,自1942年與中華民國建交至今已經81年。
2022年底,為慶祝教廷與中華民國80年歷久彌新的雙邊邦誼,中華民國外交部將原本放在駐教廷大使館慶賀80週年邦誼的藝術展,專人護送空運來到臺北天主教輔仁大學展出。特展開幕當天,天主教友將展場擠得水洩不通,教廷更派駐華代辦馬德範蒙席(Monsignor Stefano Mazzotti)親臨現場,展現教廷對中華民國的忠實支持。
事實上,教廷深知小國面對強權的無奈與困境。1861年薩丁尼亞王國率領軍隊,進佔了教廷領導的教皇國領土,義大利中部教皇國多數領土遭併入義大利王國。教廷更在1870年遭受義大利民族主義者砲擊羅馬城,最終喪失羅馬城領土,時任教宗撤至梵蒂岡城,足不出戶。
日後60年,共計5任教宗,將自己閉鎖在梵蒂岡城內,拒絕面向聖伯多祿廣場現身祝福攻陷教皇國的義大利王國及受佔領的羅馬城,自稱「梵蒂岡囚徒」。直到1929年教廷與義大利政府簽署拉特朗條約,雙邊達成共識,並獲義大利政府賠償及主權承認,才以梵蒂岡城國為領土,正式重返國際社會。
教廷非常熟悉主張和平的國家在面臨強權侵擾時所受到的傷害。
教廷願意在保護所有教友不受政治侵擾與迫害的前提下,幫助小國國民在世界獲得平等公正待遇的權利,並運用其道德力量在交戰國雙邊斡旋和平,正如教宗方濟各積極促使烏俄停戰。
中華民國無論是在中國大陸時期,還是在臺北時期,都有忠誠的國民在不同崗位努力。舉凡獻身教會同時高舉愛國的樞機主教、主教及司鐸,或是虔誠信仰天主教的駐教廷大使、外交官、學者,甚至是天主教友擔任總統或副總統,如前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陳建仁院長,他們在社會積極貢獻所學所長,服務國人及社會大眾之時,更誠摯為教會所須、宗座意旨在國際社會幫助教廷工作。
無分藍綠,中華民國是教廷在廣大華人社會廣揚聖教的忠實夥伴。這個國家不僅孕育自由的信仰環境,更以己身力量幫助教會走進其他華人國度。自1980年代兩岸融冰開放交流以來,總合臺灣七個教區的努力,與香港教區及澳門教區共同協助中國大陸各教區接受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訊息,更與全世界天主教會共融合一。這樣的橋樑教會工作,不只在1980年代,在當代即使面對困難,身兼中華民國國民及天主教友身分的人們,從未忘卻使命,更仍思行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