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未滿1年,現任首相岸田文雄15日輔選時險些遭受攻擊,震驚各界。對此,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指出,這說明了日本社會正在發生改變,而台灣也有必要提高警惕,適逢和中國對立加深的時刻,應該加強對政治人物的安保。
矢板明夫15日深夜在臉書指出,去年7月,安倍晉三遇刺場景記憶猶新,此次首相險些遇刺,雖兇手動機尚不明確,但說明了日本社會正在發生變化。他表示,從歷史來看,日本是一個「多暗殺」的國家,明治維新後,部分保守派不喜歡社會變革,就出現了很多的暗殺事件。不論早期的坂本龍馬、還是明治元勳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及後來的原敬、犬養毅等人,都是死於暗殺。
矢板明夫說,二戰以後,日本基本進入和平時代,尤其是1970年代的高度成長期以後,全社會重視經濟成長,暗殺事件越來越少。但這幾年,外有和中國的對立、內有經濟成長停滯,社會矛盾加劇,暗殺事件好像又逐漸多了起來,「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苗頭。」
矢板明夫強調,民主社會的基本是「尊重多元價值觀」,若不同意某些政治人物的做法,可以透過和平抗議或選舉表達。「暗殺」是對民主價值的破壞,應受到嚴厲批評和唾棄犯案者。他提到,在有心人的操作下,上次暗殺安倍的兇手在媒體上以正面形象登場,除得到同情,甚至還有人捐款。
矢板明夫示警,日本社會這種不明是非的風氣十分糟糕,也許因上次處理太過姑息,所以這次又險些釀成大禍。而不僅僅是日本,台灣也有必要提高警惕,如之前曾發生過對政治人物的潑漆、潑糞事件,但有些媒體非但不譴責,還幸災樂禍,適逢和中國對立加深的多事之秋,台灣也應該加強對政治人物的安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