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台灣國」理事長陳峻涵手持漆彈槍對蔣介石銅像射擊,隨後即被壓制送往派出所。
保留銅像vs拆除銅像
站在保留銅像立場的人,認為蔣介石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如果沒有蔣介石,就沒有今天的中華民國,所以保留蔣介石的銅像除了是將歷史傳承下去同時也是代表一種「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我的精神」。
而支持拆除銅像的人則認為蔣介石除了是二二八事件的元兇,其也代表過去威權時代的象徵,為了落實所謂的「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意即當今民主國家對過去在獨裁政府時期所造成的傷痕予以彌補,應該予以拆除。
民族傷痕的修補
蔣介石銅像是拆或是不拆每個人有各自的立場,而就「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而言背後所代表的就是「彌補」,我認為除了必須真誠的與當初受害者的家屬深入的溝通與意見交換,也必須從教育著手,不管是對於蔣介石正反的論述都具體的呈現於課綱之中,才能真正的落實「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
蔣介石在二二八事件與後期的白色恐佈對受難者家屬帶來的傷害,身為受難者家屬可能一輩子都很痛苦永遠也無法釋懷,然則是否原諒的權力在於受難者家屬,作為外人無法體會其痛苦,自然也無法強迫其必須原諒。
而反思世界各地的民族及種族爭論,為政者應該試圖讓歷史的傷痕在政府的帶動下逐漸癒合,不是抹滅歷史更不是試圖分裂民族之情懷,但如果為政者只是想試圖挑動民族之情緒進而獲取其政治利益,而不顧修復民族關係的責任,只會使得國家更無法共榮與合作,進而走向「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Bellum omnium contra omne)。
*作者為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