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去年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後,被視為是人工智慧的重大突破,人工智慧驅動的聊天機器人、圖像生成器、搜尋引擎正迅速激增。美國期刊《外交政策》指出,許多開發人工智慧科技的專家都提出警告,指出人工智慧發展不受拘束的危險,最近數週,各國呼籲政策干預的聲浪越來越高,監管機構正試圖加強監管人工智慧。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出,數百名科技專家與研究人員在多封公開信中警告人工智慧的危險,其中一封於3月下旬發表,主張「暫停」人工智慧新模型的開發6個月。最近,被稱為「人工智慧教父」的英國知名電腦科學家辛頓(Geoffrey Hinton)辭去全球搜尋引擎龍頭谷歌公司(Google)的職務,並提出可怕的預測。
辛頓向《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表示:「我認為人們不應該擴大規模,直到他們了解是否可以控制它。」他呼籲全球監管與合作,控制可能摧毀全球就業市場、扭曲線上現實的(人工智慧)科技,或者在最壞的情況下,隨著人工智慧系統變得更先進,超越人類智慧。
為科技制定通用的監管框架一向很棘手,但隨著科技的進步變得更具挑戰。從社群媒體到5G科技的規則談判一直充滿地緣政治的混亂及關於最佳方法的分歧。人工智慧具有改變經濟及社會的巨大潛力,不一定變得更好,而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歐洲經常處於新科技監管的前沿,歐盟議員11日將針對「人工智慧法案」(AI Act)投票,該法案於2年前首次提出,並可能在2年後生效。該法律標出人工智慧的「高風險」應用,例如執法、關鍵基礎建設、教育、就業,對於製造及利用這些應用的公司來說,這些應用將受到更嚴格的法遵及測試要求的約束。
歐盟駐美國數位資深特使德格拉夫(Gerard de Graaf)表示:「歐盟構思人工智慧法案時,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或大型語言模型還沒出現。」現在歐盟議員正仔細研究擬議的立法。
美國對人工智慧的監管尚未規劃完成,去年白宮發布了《人工智慧權利法案藍圖》(Blueprint for an AI Bill of Rights),列出防止歧視與保護用戶隱私與安全的5項原則,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1 月發布人工智慧風險管理(AI Risk Management)框架,國會也開始動員,聯邦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上個月發起全面的人工智慧立法。然而,目前為止,美國政府採取的是自願法遵的方式,專家表示必須對人工智慧監管採取更具約束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