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仍然認為任何摩擦都是美國的錯,並要求華盛頓讓步。"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莊嘉穎在給美國之音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說,「這種做法可能會限制美中關係的進展,因為美國堅稱他們正在做他們一直在做的事情,並且認為沒有任何需要作出根本性改變的理由。」
為期兩天的會晤,雙方事後只發表異常簡短的聲明,而且中國外交部只有一小段100多字的消息。「通常這意味著會晤沒有任何重大突破,」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合夥人艾娃·沈(Ava Shen)對美國之音說,「如果有的話,雙方就會發表一份聯合聲明。」
頂層戰略缺陷制約溝通對話
彭博新聞社星期一(5月15日)報導說,台灣立法院院長游錫堃當天前往美國國會山訪問,這無疑是美台交往中的又一重要進展。報導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說,游錫堃將與國會眾議院的中國委員會的成員會面。此外,據彭博新聞統計,去年年至少有37位美國國會議員訪問台灣,人數之多創近十年來新高。
中國針對美國的戰略設計包括與美國各界建立了近百項廣泛的交流對話機制,但令人費解的是,與國會互動一環嚴重不足。中國領導人訪美時極少拜訪國會,美國議員近年來訪問中國也已十分罕見,上一次中國領導人在北京會晤國會高級代表團還是2018年。
中國的環球時報在一篇有關王毅和沙利文會晤的評論中說,在拜登政府官員頻頻發出與中方加強溝通、重啟對話的信號之際,要「警惕』國會暴政』阻礙美國對華善意」。
前美國參議員和駐中國大使博卡斯最近給了中國兩條建議,第一就是「要跳出原有的框架」,邀請議員訪華。北京的全球化智庫創始人王輝耀最近也在南華早報上撰文呼籲重啟美國國會議員訪問中國大陸。他說,美國國會現已事無鉅細日漸深入參與對華關係,不接觸的風險會更高。
至少有一位「國會暴政」要員公開表示希望訪華。代表矽谷大部分地區的加州民主黨眾議員卡納(Ro Khanna)表示,他計劃今年訪問中國大陸和台灣,以努力穩定美中貿易關係並加強與台灣半導體行業的聯繫。
中國的敗筆之處或許正是台灣的成功之所在。國會已成為美國力挺台灣的最重要力量之一,蔡英文訪美雖然還沒有進過華盛頓,但已在相當程度上贏得了國會山。
「儘管北京對美國體制的不同以及國會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的作用有所了解,但他們仍然認為美方在官方交流方面的主要聯繫點仍然是白宮。」歐亞集團的艾娃·沈說,「我認為北京方面仍然期待拜登與國會協調,確保他們的立場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