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期刊《外交家》官網15日刊出華府智庫研究員傅思齊對2024台灣大選的分析,探討台灣經濟困局將如何影響2024選情。傅思齊指出,台灣選民雖然更關心台海危機,但當前出口衰退、工資低迷、物價上漲等問題,確實與八年前蔡英文勝選總統的局面相當類似。對台灣經濟的悲觀情緒,也越來越有可能對賴清德的選情造成衝擊。
進階中國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China Research)的研究員傅思齊(Daniel Fu)指出,台灣今年第一季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萎縮3.02%,已連續兩季出現負成長,陷入所謂「技術性衰退」(technical recession)。非但如此,台灣GDP的衰退幅度更大幅超過政府原先預測的1.2%,這個數字也意味著台灣經濟交出2009年之後最糟糕的成績單。
傅思齊認為,台灣經濟的首要問題是「出口動能熄火」。台灣去年12月的出口同比衰退23.2%,其中來自中國大陸與香港的訂單因為新冠疫情限制下降最多,一口氣掉了37.7%;加上全球對半導體的需求持續低迷,對台灣出口數字的四成造成直接衝擊—連台積電都已經放話,該公司今年的收入將會出現2009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其次,餐桌經濟學的議題在台灣也越來越重要。台灣勞工的實際工資出現7年來第一次的大幅縮水,行政院主計總處則將其歸咎於經濟低迷與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屋漏偏逢連夜雨,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又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高:2021年已經上漲1.97%,2022年更是14年來最高的2.95%。
在收入衰退與支持增加之外,台灣過度的房地產炒作也導致居住問題與勞動力快速老化;台灣的失業率已連續兩個月上升,雖然整體失業率依然不高,但20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卻高達11.8%。鑑於年輕選票向來是民進黨的基本盤,傅思齊認為這個現象對賴清德來說絕非什麼好兆頭。再加上央行考慮提高利率來抑制通膨壓力,台灣的失業率恐怕還會繼續攀升。
傅思齊認為,目前幾乎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台灣的經濟衰退短期內將出現逆轉。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景氣預測燈號已連續7個月亮起藍燈(五種景氣燈號裡最差的一種),這也代表台灣下半年的經濟並不樂觀。台灣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在3到4月間則下降了4.5%,這意味著台灣企業的商業與投資信心下降。即便想藉國內消費與旅遊業重振經濟,持續性的缺工也難以滿足後疫情時代以服務業為導向的經濟型態。
傅思齊特別指出,台灣經濟上次出現「技術性衰退」(GDP連續兩季負成長)是在2015年底,而蔡英文則在隔年1月的總統大選中勝出,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台灣當時的經濟狀況不佳是蔡英文勝選的主因之一。當台灣經濟如今再度遭遇逆風—經濟衰退、出口低迷、工資縮水,民進黨卻已不再是當年的在野黨。換句說,當年導致蔡英文獲勝的條件,與目前困擾民進黨的情況基本相同。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年1月發布的民調顯示,高達51.7%的受訪者並不滿意蔡英文政府拼經濟的表現(滿意者為34.9%)。傅思齊認為台灣的選民已對經濟普遍抱持悲觀情緒,這對身處微妙選情的賴清德陣營來說當然值得擔憂。加上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在年輕選民中相當受到歡迎,這意味著柯文哲可能會從民進黨陣營搶走許多選票。根據政大選舉研究中心今年3月的調查:大一學生對柯文哲的好感度最高(5.9分),其次為侯友宜(5.36分)與賴清德(4.91分)。
傅思齊表示,若從技術性衰退、半導體需求疲軟導致的出口下降、工資低迷、物價上漲,以及選民(尤其是年輕選民)的經濟悲觀情緒來看,2024的台灣總統大選很可能對國民黨有利。
不過傅思齊也承認選情仍有變數,包括台灣的經濟狀況在明年投票前仍有改善空間與機會,而且確實存在可能衝擊選情的外部因素—就像2020大選時,北京對香港的鎮壓讓蔡英文贏得選戰;中國當前對台灣的軍事脅迫,可能也比經濟困境更能引起台灣選民的關注,從而對民進黨候選人產生「鞏固領導中心效應」(rally-around-the flag effects),讓賴清德仍有機會勝選。